每当高考结束成绩公布之后,各地各高中学校都会宣传各自的教学成果,过一本线多少人,本科过线率达多少。尤其还更加突出地宣传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高考状元或者被清华、北大录取等等,着实令人振奋和激动。
每当看到这样的宣传后,大家在心中都会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学校教学质量肯定会比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要强,于是,面临升高中的家长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孩子送入这个学校。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个学校的高考状元被清华或北大录取,是否就是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突出呢?个人认为,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如果一个学校能够被清华、北大录取多人,那自然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好,就像河北的衡水中学,每年清华、北大在河北录取的学生基本上被该校占去一大半或者更多。所以,衡水中学也被许许多多的家长青睐,就算是多交几万元的借读费也要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于是在衡水一条教学产业也就形成了。
如果一个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到遇一个高考状元(本县或本市的高考状元)被清华或北大录取,那就不能说明这个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记得1990年考入本县的第四中学时,那一年的学校高考成绩是最差的一年,全县垫底,四个班200人左右的考生,最终被录取的考生全加起来(无论本科还是大专)总共不超过20人,这20人中却有一人被北大录取,也多多少少挽回一点当年学校的面子。所以,从那一年开始,我所在的学校开启了“三年计划”(以1990年录取的总数为基准,每年翻一番),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三年计划”。所以,偶尔被名校录取并不见得该校教学质量好。
当然,能够培养出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学校的教师肯定是付出的巨大努力,包括学校的管理也是不错的。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另外还要看考生的天赋,还要看考生的成长环境。如果对这样的考生进行微分析的话,他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家庭,也可以说是家庭教育。
今年,女儿曾经就读的高中出了一位高考状元(本市),被清华录取。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曾经就读的孩子家长自然也很高兴,因为这是该校十几年来的首次,也就是说第一次被清华录取的考生。学校是同样的学校,老师是同样的老师,为啥今年这位考生被清华录取呢?当然,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还远远达不到像衡水中学那样的水平。
对这个考生细加分析,看看他的家庭就明白了,他的爷爷、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难怪也只有他能在这样的学校就读而考入清华,而以往十几年却无一人打破这样的记录。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本质。这就对家长朋友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不是让你也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可能),而是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长,与孩子一起成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