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戏里戏外
再读《红楼梦》,再无风花雪月

再读《红楼梦》,再无风花雪月

作者: 随心ry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20:20 被阅读0次

这几年愈发觉得读的书太少,涉猎面太窄,而且大多时候都是漫无目的的消遣。加之没有反复咀嚼,没有认真思考,能真正被吸收的就更少了。故2020年的目标很单一,好好读书,细细读书。改变以往粗糙不过心的习惯,不仅要挑选好书细细读,将读书笔记当成功课来做。所记所写粗浅也好,深刻也罢,权当做提升读书质量的一种自我要求,以及自我成长的一种纪念。同时扩充阅读范围,尤其是删选一些有难度的阅读兴趣之外的书籍,打破凭兴趣读书的限制,以盼2020年有新的收获。

正如木心先生所说:

你们看书可惜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堂,天天上。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懂不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买弄了。

而我当然没有卖弄的资本,只能以记述的方式保留一点成长的痕迹。

再读《红楼梦》,没有了少年时的期期艾艾,缺少了“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幽情,便也不再痴迷于“木石前盟”的缠绵悱恻,惋惜“金玉良缘”的阴错阳差。

第一次接触红楼是高中,语文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看87版红楼影视剧。林黛玉初进贾府,轿帘掀开,一只纤纤素手从帘内伸出,一种无可言说的娇柔与风情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此,红楼就在心里扎了根。

有一段时间,还曾不知天高地厚地为身边的人“讲”红楼,大谈特谈象征红楼人物命运的判诗判词,如今想来真为当时的自己脸红羞惭。

至今看红楼原著和影视剧数遍,始终不及这一次给自己带来的震颤强烈。过去关注的多是情节,而今抛开少年的心境,却更多的被细节吸引。开始以成人的眼光细细体会贾府庞大家族下,各种角色的战战兢兢、悲喜离合;甚至影射下的社会缩影。这样的成长令人悟,令人悲!

才子佳人的故事远去后,以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审视琐碎的一地鸡毛。多愁善感的黛玉多了尖刻,大方端正的宝钗多了淡薄,多情的宝玉实为最无情之人。仅金钏之死一章情节之下暴露的冷情足以令人心寒。贾宝玉不分场合的戏语,王夫人的偏情与怒火,王夫人发怒之时宝玉的懦弱,最终迎来了金钏跳井而亡。而一个家生仆人的死去在贾府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瞬间的懊恼也在宝钗的劝慰下,用银钱赎尽。

可见宝钗的周到并非来自真正的良善,而是一种需求。她可以体谅湘云在侯府的不易,可以箴劝黛玉,但同样可以在人命之前冷静淡漠。

而在宝玉挨打一回中,聋婆子的出现亦力证了贾府之人对金钏之死的态度。“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许多人将宝玉的多情评为真性情,细究每段情下不过是一时的兴之所至,更缺乏对这种美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维护的意愿与能力。可见《红楼梦》第三回《西江月》词评论宝玉:“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并非虚妄之言。

而曹先生对于情节的精妙安排并不浮于判诗判词对人物命运的指引,而是每个角色性格之下合乎情理的命运走向。

这一次读红楼,再无风花雪月。

相关文章

  • 再读《红楼梦》,再无风花雪月

    这几年愈发觉得读的书太少,涉猎面太窄,而且大多时候都是漫无目的的消遣。加之没有反复咀嚼,没有认真思考,能真正被吸收...

  • 再读《红楼梦》一王夫人的审美观从来没变过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所以再读《红楼梦》便成了首选,温故而知新,再读《红楼梦》,果然不同年龄引发的思考也有所不同...

  • 经典再读

    再读《红楼梦》,感受已经大不相同。 《红楼梦》里包罗万象,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从中学到知识。 再读经典,我却看出了一个...

  • 金庸之后,再无侠客;港式轻奢,仍为至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溘然长逝,自此,再无飞雪连天射白鹿,再无笑书神侠倚碧鸳,那些风花雪月、江湖凶险、...

  • 读书漫忆(六)

    ————少年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 再读《红楼梦》已是婚后的事了。婚后, 夫家有一套《红楼梦》,我细细地读,慢...

  • 再读《红楼梦》

    最近《延禧攻略》红遍了我的朋友圈,每天都有人跟我讨论延禧攻略,我也是追剧的,我看完之后,好奇心带着我采访了好几位朋...

  • 再读《红楼梦》

    又读了一遍《红楼梦》,一个字一个字读的,历时仨月,每读一次赶脚都不一样。 读了这么多书,我觉得还是《红楼梦》最好!

  • 再读 红楼梦

    孩童时期,看过一点电视剧红楼梦,唯一清晰地画面是一个老太太时常带着一家子围桌吃饭。这一大家家女眷甚多,贾宝玉是白面...

  • 再读《红楼梦》

    年少时节读红楼,随着性子,只是偏爱黛玉的才华和她的性格,无论合适与否,是活出自己的样子来的。那时在父母庇佑...

  • 再读《红楼梦》

    上一次读《红楼梦》是六七年前了,彼时年纪尚小,读完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还颇不要脸的想着为《红楼梦》再续。如今想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红楼梦》,再无风花雪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h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