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所以再读《红楼梦》便成了首选,温故而知新,再读《红楼梦》,果然不同年龄引发的思考也有所不同,从少年时看得好玩到中年开始思索《红楼梦》想述说怎样的故事,这也算是成熟的标志吧。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但曹雪芹信手拈来,真把每个人都写活了,这样的人物刻画与巴尔扎克笔下的众生相各得其妙。
以李纨为例,同样是贾府的少奶奶,和王熙凤同一辈的,可一个肆意张扬,一个深沉内敛,性格截然不同,这也代表了贾母与王夫人不同的审美观。
再读《红楼梦》一王夫人的审美观从来没变过注意到没?贾母更喜欢那种活泼灵动,美貌动人,有才能的女孩儿。
黛玉自不必说,王熙凤虽然是个半文盲,但长得恍若神仙妃子,性格爽俐,口才了得,纵十个男子也不及她;晴雯的长相似黛玉,脾气虽然暴躁,但女工出众,合府没人能比得上,从补孔雀裘那章就可以看出晴雯的能力;薛宝琴从书中看,她的美貌竟在黛玉,宝钗之上,更不用说写诗的水准,十首怀古写得极妙,尤其西江月那首,声调壮美。
再读《红楼梦》一王夫人的审美观从来没变过 再读《红楼梦》一王夫人的审美观从来没变过而王夫人本身就是古板的性格,通篇也没有对她才华的描写,从她对黛玉的厌恶,对金钏的残忍,在抄捡大观园时,对芳官,晴雯之流的深恶痛绝都可以折射出她的审美标准。
有一点可以肯定,贾珠的妻子李纨肯定是王夫人自己选定的儿媳,李家家风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李纨读的书也都是《女则》,《女四书》一类的,老公贾珠死了,更是心如槁灰,守着儿子守寡过日子。
王夫人对儿子贾宝玉的期望和老公贾政是一致的。总希望儿子能在仕途经济上有所发展,能像死去的贾珠一样以科举光耀门楣,因此她对宝玉身边的人总是严防死守,生恐那些狐媚子带坏了宝玉,恨不得全换成袭人这样她认为老实本分,会规劝宝玉一心向学的人。
她中意宝钗做儿媳理由很充分:一是自家姐妹所出血缘近,情感上更接近;二是宝钗性格和她相似,看着慈悲,实则冷酷无情,比如对待金钏的死,宝钗就能昧着良心,粉饰太平说金钏自己糊涂;三是宝钗的价值观和王夫人一致,虽然自己很有才华,但总认为女子应守拙本分,以相夫教子为己任,也常规劝宝玉好好读书,走科举之路。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母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黛玉这样吃药比吃饭多的病殃子,从为子孙后代健康考虑的角度看,是绝不可能入王夫人眼的,何况黛玉不可能跟她一条心,自己受了婆婆贾母一辈子气,儿子从小不能自己抚养,怎么会愿意给儿子娶个和婆婆关系亲近的儿媳呢?
所以,王夫人的审美观从来没变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因循守旧规矩多,纵使才貌再出众,不入法眼可奈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