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正如青源惟信禅师说过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此被称为修禅悟道的三重境界。对于这几句话的理解每个人也是各有不同。
林简言:看到花开,高兴。
我初看此句,觉得意浅,然被斥为境界不到。现在想来,确实是我整个的人生都正处于第二阶段,对所见太多的事物,我都持怀疑或保留的态度,不敢相信表面看到的、听到的。所以,对于自然界,我也不能信任它表面呈现出来的静默无言的样子,总觉得一定要是两相对照、彼此有某种能量的互动,才叫交流,才叫与天地往来。
(说到自然界,它本应包含除人为之外的一切存在,但我其实潜意识中主要是取植物这一种,动物通常是不包括的,土地和流水可以包括,还有星空。或许是因为植物比动物更恒久更无欲无求的缘故。)
如果说万物有灵,那么我们的交流就是灵与灵之间的交流了,我想说的是,这种交流一定是存在的,只是我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途径而已。或者说曾经找到过,后来丢失了。
在我大学的一段时间,我经常是幽人独往,没有交好的朋友,也就没有交流的对象,但人毕竟是需要交流的。久而久之,我感觉自己像一条快渴死的鱼,不管任何人跟我说任何一句话,都是一种解救。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学会了跟植物们交流,那时候,好像与植物之间的交流特别顺畅。我在日记本里记载了这么一段:
2011年9月15日。发现自己与植物的交流变得自然而顺畅,很轻易就能找到方式与之融合。或许是因为它们存在得单纯静寂。操场旁的绿地上种有香樟,清香类似松木,从泥土上的层层枯叶中微微散发。我真想在树下卧躺下来。我喜欢这自然清新的气息,像来自原始森林的淳朴。我知道此刻,世界与我无关,只有这里,木香叶香土香,因让我内心安宁欢喜,而与我相关。我打开我的心,打开嗅觉与触觉,与它相融。
这一段读来,一种美好的感觉,仿佛我与树之间,彼此看见,它在滋养我的干枯,我在赞美它的淳朴。但为何它仅仅只是滋养了我,因为我打开了我的心,用我的灵在感知它的美。它并未看见我,只是我看见了它,把美好的感受投射与它,然后再反馈到自己身上。交流,似乎就是这样发生的。
那时候,我是一个至为孤独的灵魂,孤独到只能与植物和星子交流,我是那么渴望融入,渴望有人跟我多说几句话,没有,那么就与星星做伴,与植物相融。
回到开头,对于佛家修炼的三层次,有一种阐释深得我心:
第一层,修炼伊始,只能见到事物的表象。第二层,达到一定境界,可由表象看到本质,不为肉眼所迷惑。第三层,已得超然智慧,进入无我境界,山水已于我无碍。
或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又想到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如是说来,我们其实看见的,都是自己。万物是客观存在的,但若没有我的心和眼去看它,它存在也如同不存在。
看见了不同的感受,反映的也是人的境界不同的层次。理想的状态似乎是,花开花落,两相宜。
心理学上亦言: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这个看见,指的是真正的看见,看见他的内在,他的需求,他真实的声音。如此也可以说,与天地往来,便是一种看见。看见彼此的存在,看见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敬畏和礼赞。
这个问题,细想下去简直没有完尽,关乎哲学、禅修、又跟灵魂之说有关,甚至气功也与此有点关系。其实我不想那么复杂,也不想玄而又玄,我只要能感知到它,像个孩子一样,本真地感受,用心去体会,相信万物自然会向我打开它智慧和灵性的大门。
正如我们与一乐曲之间的交流,听到它,感受到它的频率和情绪,为之愉悦、欢喜、哀伤、泪流。
大道至简。暂时也只能领会到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