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苓苗的一篇文章《参与感,迎来您的春天》里面有个故事引发了我思考。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老师改写了北京市海淀区某个民办中学在2000年前没有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历史。
这个老师能改变这个情况,是起缘于早些年这个老师在宁夏一个山村支教时,对学生旷课情况的重视,她从中得到启发:什么样的事情最吸引人?未必是最好玩的事,也未必是最重要的事。但它一定是,没你不行的事。怎么样没你不行?就是你也参与其中成为一分子,这样这件事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事,你就会积极起来并且为自己负责。
自我选择带来责任感比如我自己选择了做亲子教育,那么我就得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学专业、建社群、服务好服务对象就是我自愿的事,自我推进、提升也不会变成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痛苦的根源。
Grow模型图还有今天朋友小懒推荐给我的,罗振宇解读的《高绩效教练》里提到的教练辅导式提问,其作用是让学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为自己负责。
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最有共鸣:
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只要给他建议,对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找不能实现的理由和借口。然后说你不了解情况,对他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指手画脚。
旁人给任何的意见,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抵触、下意识去找理由去反驳,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只有自己的选择才会主动的去实现它,并且实现的可能性也最高。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很多事可以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来解决,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一样适用。比如孩子做事和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磨磨蹭蹭的,究其根本原因是孩子觉得这个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喜欢,不是我的事,责任不在我,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呢?那就变成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愿意去做,愿意为这个事负责,也就不存在不主动、不自律这回事了,责任感也就是这样来的。
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责任感的秘诀都在于此。那在生活中你愿意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来培养孩子责任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