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出自墨子的《尚同》一文。根据文中表述,“尚同”就是“上同”,崇尚、推崇与上级“同”的意思。
据查,“同”原为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王安石在《赠贾魏公神道碑》中就有“于皇仁宗,时宋之隆。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的说法。在这里,“同”应该是“和”的意思,我觉得应该也有“大同”之意。
“大同”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礼运》大同篇,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原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由上可见,大同社会就是一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社会制度。而小康社会则不然,小康社会还只是一种“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社会状态。
以墨子之见,政令不一,就会导致社会混乱。要想天下不乱,就得实行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一切思想、行为和言论必须统一于“上级”,绝对不允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叫“尚同”。墨子认为“尚同”是国家行政管理之根本,只要为政者对人民“疾(深)爱而使(用)之,致信而持(扶持)之,富贵以导(引导)其前,明罚以率(跟随)其后”,就一定能够做到上下一心,从而实现民富国治、天下大同。
在很多专家看来,“尚同”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和利益愚化、奴化百姓的手段,是一种彻头彻尾用来专政和集权的工具。认真学习《尚同》全文后,我认为并非如此。很多人之所以有此观点,那是因为大家没有完全领会“上“级的含义。
按照墨子的观点,古代没有刑法政令的时候,人们的意见会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别人的意见是错的。以至于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攻击,“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最终导致“天下之乱,若禽兽然”。鉴于此,人们便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三公、万国诸侯、左右将军、大夫和乡里之长等行政长官。社会成员自下而上“尚同”于天子之“义”,共同参政议政、治理国家,于是乎“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从文章的表面意思来看,老百姓必须要听“里长”的、“里长”听“乡长”的、 “乡长”听“国君”的、“国君”听“天子”的,谁不听话就惩罚谁!于是“上下一心”、天下大同。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各级行政长官必须逐级与上级“同”,如果上级有问题怎么办呢?特别是国君、天子这一级谁来管呢?不必担心,天子是天的儿子,其上面不是还有个“天”吗?
“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已经做到了上同于天子,但还不能上同于天,那么天灾就会不止。假如遇到气候的寒热不调、雪霜雨露降得不是时候、五谷不熟、六畜不长、疾病瘟疫流行、暴风久雨一再来临,这就是上天降下的惩罚——是对那些不“尚同”于天的人的惩罚”。
由此来看,“天”才是最大的行政长官,天子要听“天”的!那么,天是谁呢?是老天爷吗?说是老天爷也不能说不对,毕竟“惩罚”就是老天爷降的呀!依我来看,天就是“道”,就是自然规律。悲天悯人、天命不可违之“天”就是这个意思。
据说“悲天悯人”出自唐朝韩愈的《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天命不可违”出自北宋邵雍的《四不可吟》:“言不可妄,行不可隳(懒惰);命不可忽,天不可违”。
显而易见,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天道”下生存的,违背了“天道”就要遭“天谴”。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既然天说了算,那人类岂不先得“顺天命”后才能“尽人事”?
是的!事实证明,与天斗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其乐无穷。既然如此,那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万民,齐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牺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
曰:其为正长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正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利乎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强从事焉,则天、鬼之福可得也。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
其为政若此,是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所以古代的圣王深知天帝鬼神喜欢什么,从而要规避天帝鬼神所憎恶的事物,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于是便率领天下的民众,一起斋戒沐浴,准备好洁净而丰盛的酒饭,用来祭祀天帝鬼神。祭祀鬼神的时候,酒饭不敢不干净;牲畜不敢不肥硕;珪璧币帛不敢不合乎标准;春秋二季的祭祀,不敢错过时间;审理狱讼,不敢不公正;分配财物,不敢不均匀;仪容举止不敢失敬无礼。
也就是说:象这样当行政长官,上面的天帝鬼神就会厚待他,下面的黎民百姓就会给他提供便利。天帝鬼神能够厚待他,而他也能勤奋地做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天帝鬼神的福了;黎民百姓能够给他提供便利,而他也能努力地做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万民的爱戴了。
如果能够像这样治理政事,就可以谋事得计,作事成功,守御坚固,出战胜利。这是为什么呢?答:只因为是把“尚同”作为行政管理的根本而已。所以,古代圣王都是这样子治理国家的”。
书写至此,再想到圣人所讲“君子有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古人为什么会说“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了呢?
因此说,“尚同”看似是上级执政者对下级的施政要求,而实际上是老天爷对各级施政者的要求啊!
纵观全球,当下疫情、火灾、水灾等频发,看似天灾岂非人祸哉?以墨子的观点,如果各级行政长官还不能“顺天命”而为之,就只能等着大自然的审判了——以至于遭“天”谴也不是不可能啊!
希望世界各国各级官员以及全体“球”民都能够行动起来,敬畏生命、敬畏因果,但愿有一天全世界都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让我们真心祈愿、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