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改变,提了切入点是选择,我们要破除“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很多选择,其次选择并不是理想中的而是基于现实的,紧接着就是尝试或者做不一样的事,这里需要勇气,勇气除了来自于前辈们的激励和榜样,还有自我接纳和尊重,把这些一点点理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
我见过太多的“愿望”了,我要减肥,我要变美,我要戒酒,我要培养一个习惯,我要学英语,我要…
世界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一定要拿东西去换,但我们都停留在了索取和想象阶段了
有人说,关于改变,我们“失败”的经验已经足够多,快成改变失败“专家”了
我们来试着探究一下这背后发生了一些什么
当我们看向自己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有很多面,就如拿我们的愿望来说,想要减肥,那么就有一个“理想身材”(想象的样子)的我和一个身材臃肿的我(现实的样子),也不排除很多人以为减肥就成功了,或者就变美了等南辕北辙的一些假想
这里通常会发生一场斗争,理想的我VS现实的我,大多时候,按照正常发展,都是现实的我赢了!
就拿减肥这事儿来说,理想的我是要有8块腹肌,体能不错,状态也好,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想法,想法虚幻而毫无基础,没有成长起来的力量
现实的我是,暴饮暴食,重油重辣,能偷懒就偷懒,能不运动就坚决维护
之前看到一个长辈的案例,体重到106.2公斤,然后痛定思痛决定减肥,然后看了很多书,也尝试了一些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三个月零两个周,减到88.4公斤,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既然我爱吃,那么我就修改自己的食谱,去找那些我爱吃,但是又不会增加脂肪的食品。既然我吃得多,那么我就压缩每日的餐数,这样不用每顿数着卡路里吃,但是总体上也不会超过以前的热量。所以,整个16周内我都是开开心心地吃,自然而然地减]
后来为了加快进度,加了一点日常运动
改变成功的经验,实际上也同样简单,只是这样的经验不多,我们陌生一些,需要再费点心思
为了理解方便,我们简化自我为两部分,感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
大多时候理性提供方向(愿望)感性提供动力(实践)
能取胜的感性,打败了我们作出改变,那有些什么特点呢?
力量大,很多事儿的驱动力都是感性部分,感情,感受,情绪等
它有两面性,焦虑恐惧会驱动,同情,忠诚等也能驱动,一个是正向的,一个是负向的
还受到经验的较大影响,经验都带着惯性,一条经验被重复使用,强化,最后牢不可破
如果是消极悲观的,可以尝试多用积极乐观,我自己以前就消极悲观的,后来转变为积极乐观了,做事,和人相处都改良了不少
世界的一切都通过大脑反射给我们,所以我是悲观的人,一切都是消极的
现在我通过对情绪,感受的管理,这方面改善了太多,譬如有让我愤怒的,我会先关注愤怒的情绪,搞清楚缘由,然后学着对待老朋友一样招呼,慢慢的,也就很少受到情绪支配了,愤怒竟然也可以变成一种动力
接着再聊聊经验,之前和朋友聊天提到,我再不断的“丢垃圾”也就是把过去的知识信息,经验经历慢慢的丢掉,只有把脑子腾出来了,归类整理知识信息,才能装下更多的,更好的部分
经验同样如此,如我自己知道锻炼身体可以让自己体能好,能量强
毕业后运动锻炼少,一次意外生病,还有经常状态不佳,第一次试着锻炼是在18年,公司有一个大大的健身房,也在组织每天锻炼打卡,就坚持了大概半年,后来丢了,再次开始锻炼是19年9月份,失败之后,沉沦了,人瘦了,状态太糟了,再加上其他的刺激,决定开始关注一下身体了,也就散步,俯卧撑,爬楼梯等,这样一转眼,每天锻炼到了今天,体型重塑了,精气神完全变了,每天休息6-7小时就足够了,一次可以专注好几个小时,下班后还可以看几小时书,或者安排其他活动,还感觉能量有些用不完,除了偶尔几次冬天洗冷水澡感觉轻微不适,还没生病!
这些全是新的经验,比过去的状态,好太多了,现在已经沉迷每天锻炼
其他一些重要的事儿,也都变成了新的经验,所以整个人就如“重生”一般,生命的活力被一点点激发了
当然啦,这一点看起来简单是日积月累的一些过程,我自己喜欢看书,对自己一直都有一些要求,所以能最终获得一个又一个重要新经验
很多人要化解的是美食的影响,还不会有健康的压力,或者其他最初的认知的缺失
我们认知中的[“好处”或者“坏处”,其实就是我们与环境交换信息,获得反馈的过程。刺激和强化,就是我们与环境建立联系的方式。
改变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