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关于慰安妇的电影、纪录片出来很多。即使是没有看过,看到那些题目和图片依旧让人发指。知道《鬼乡》在韩国获得高票房、好口碑后一直期待着出资源。
在此之前第一次了解慰安妇是电影《南京南京》中那场举手的戏。记得当时还有父母和哥哥在。随后的强奸镜头我们四个人都沉默了,萦绕在我们之前的是尴尬。时间很容易让人遗忘尤其是战争的后果。之后央视有着很多关于慰安妇的报道,她们早已银丝绕头,静坐、反抗、曝光……这是一场和时间的战斗。
晚上看完了《鬼乡》,感觉讲述的不深却又让我流泪。平安符串联始终。本是用来保自己命的信物却让别人活了下来。要走时母亲反复强调要记得父母的名字和家的地址,影片最后再次回归时确发现家乡已面目全非。被强奸的姑娘依旧能笑着在小河里享受阳光……这些似有若无的细节不似之前反应战争的影片那样强硬而是以这样柔软的方式给人温柔一击。
最让我震撼的镜头是俯拍那场野蛮的强奸。年轻的女孩被囚禁在同样的狭小“盒子”里。面目全非的脸、弱小不断抽搐着的泛白身体、就连生理期都被忽视……我一直在想就是是什么造成了人性的如此扭曲?《索尔之子》中的集中营也好,慰安妇也好,甚至这段时间的大学生分尸案、北京某酒店事件……人之恶竟会让我如此恐慌。
《鬼乡》和《南京南京》中有一个相似的细节。其中都有一个“坏人”掩盖中的善者。同样是“善良”的军人,《鬼乡》中这种“善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而《南京南京》中军人还是看见了那个女人被拖走的裸体。《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也有同样的情愫,可是导演是将之放大上升为“恶”之下人道主义救助,而《鬼乡》和《南京南京》是“恶”之下同样死亡的命运。
《鬼乡》中的音乐带着一股苍凉和无助。几次是死人祭祀时的吟唱,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2条叙事线互相交叉,像是转世来衔接过去和现在。
影片的结束时我泣不成声,仿佛再次回到了南京纪念馆接触冰冷的人性。一部电影的好坏有时候不单单指他的叙事线、技术方面的美,有些主题一旦涉及很容易忽略这些陪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