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群里,有很多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存在焦虑不安,无措。希望寻求一种方法,去改造和打磨规范孩子。
但是,我觉得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他要成长为有思考能力,有感情,有生命活力的人,他需要的是陪伴的滋养,爱与耐心。
在所有的教育关系里,最终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
所以想要孩子发生改变,父母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出表率和示范,把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在内心真正做出回应。
钱德勒,最有名气的应该是《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曾经说,“每当有人问 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除了村上,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钱钟书等大师也奉钱德勒为文学偶像!
《漫长的告别》是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
在人类文学史上,他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所有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钱德勒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
写出《漫长的告别》的雷蒙德·钱德勒是一个有故事的作家。
他遇到茜茜的时候三十一岁,也不算小,茜茜雪肤红发,自称大他八岁,是钱德勒母亲的朋友。
但钱德勒的母亲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
他们坚持了五年,直到母亲去世,那时钱德勒三十六岁,茜茜五十四岁——你没看错,是茜茜一开始就说了谎。
但是钱德勒爱她,他说他们之间“可以不经任何言语就进入彼此的内心”。这桩婚姻,还是延续了三十年。
到茜茜以八十四岁高龄去世时,钱德勒悲痛欲绝,多次试图自杀。他说:“我此生最大的悔恨,即是没有写出任何一本可以献给她的书。”
又过了几年,他孤零零地死去了。
知道钱德勒,再来理解《漫长的告别》里的马洛,大概能多懂一点点。
那种最深刻的孤独感,那种清清醒醒的爱而不能自拔、那种万酒如海一身藏的落寞。
作家叶倾城好像在听书里讲述了一本书。
儿子问我,你最喜欢的历史阶段是哪个朝代?我说是宋。
他觉得奇怪,宋朝这么弱,整天在求和,赔款,像个窝囊废。
但是你知道吗?在日本,欧美的汉学家的书里,最不吝于赞美的就是宋朝。
宋代的文治武功,不及汉唐,所以国人在看待的时候,难免会有对国运的思虑,影响到感情的取舍。而海外学者能够用一个超然的心态去看待一个王朝的文明。
它们认为,宋代发生过自己的经济革命,媒铁的革命,农业,信贷,货币,市场结构等等,这些近代化色彩让汉学家们觉得宋是现代化的拂晓。
陈寅恪先生有一段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文明的演进如同冲积一个平原,历史是长河,时光的流水流过,不舍昼夜,慢慢堆积出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
还有一本《风雅宋》。读完这几本,基本就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社会制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