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书第二篇读书笔记。第一篇读书笔记中有些反驳,只是,再读下去,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身体解答身体、情绪、思想等方面的困惑。一切问题都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我们只能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试着来解答,或者是试着让这个问题消失。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这本书有一个核心的关点,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我”,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也是自身能量的来源。而大多数人都与真我失去了联系,我们自身的“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是阻碍了我们联系我们的真我。
而为了重新找到真我,获得能量,我们需要破除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的阻挡。
书中分享了一些方法,与身体进行联结、感知,对情绪进行臣服,对思想进行定静、关照,对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进行觉察。
有一派佛教认为,所有人都是佛,都有佛的智慧,可惜,因为妄想执著,反而失去了佛。
我们的大脑,确是非常复杂,可以有不同的角色,可以有不同的层次,脑中的小人可以互相打架,有些时候就想到了,周伯通左手打右手的神奇,以及,换个方向看,多重人格,是一种奇迹。
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感觉,尤其不是专门研究脑科学的一般人,哪怕不相信,也会用诸如灵魂、本真、佛性等词语,更何况,是什么不要紧,自圆其说就好。如果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能够解释一个范围内的事务,在一个迷惑的地方,为我们画一个圆圈,为我们抚平烦忧,那便先用起来吧。
恩,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实用主义的。
01 能量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如果把能量换成是“精力、精神”,是不是更好地理解?有些人天生就很有精力,有些人,却是整天没什么精神。
中医上似乎是说,人的精力其实是有身体原因的,而且是天生的。有些人只要睡4个小时就可以满血复活,而有些人,睡7个小时似乎也不够。
争夺他人的能量,最终的结果估计也是“装腔作势”,还是找到自己的能量源,这样才可以取之不尽。或许可以说是“动力”,找到自己的动力,生活的动力、工作的动力,而且这动力必须是令人愉悦的,不是被迫的,不是不得已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02 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母亲在孩子出门时,不停地唠叨......
母亲之所以会这么做,是由于她无法承担一丝丝可能会失去儿子的危险,于是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
唠叨和善意的提醒,就像是怀着不同的心情说同样的话,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到底是转嫁自己的恐惧,还是表达善意的祝福,听的人,会感觉到。
顺着“能量说”,情绪也是一种能量,情绪可以骗得了其他人,基至有时也可以欺骗自己,却骗不了那个,被你传递的人。
不妨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先诚实地面对自己,坦诚自己的想法,让光照进来,让风吹过来,轻轻带走那些旧年的潮湿。
03 情绪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关键是,不要去阻碍它的自流流动,劫持水流,只会留下更深的痕迹。
书中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要臣服于情绪。
想到另外一句话,在发生不好的事情时,说给自已听“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不要再浪费不必要的情绪。
而臣服,在中文的语义中,总是有一丝丝被打败、颓废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勾起内心的不甘心与抗拒,不如用一个中性的词,比如说接受,比如平静地提醒自己“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04 思想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不妨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感受下当下的的呼吸与身体。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05 觉察——身份认同
“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06 最后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观念无所谓好坏对错,只是看你如何去取舍。如果它们绑住了你的手脚,让你动弹不得,也许你要看看,你的自在幸福比较重要,还是紧抓着这些观念让自己痛苦重要。”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