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作者: 志勇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23:43 被阅读0次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主要阐述以悉达多为主要人物,真实的展现历史上佛陀的修行经历,从离家修行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阐述了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
《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四法印见地”

也叫做四真谛。

四法印见地:

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苦

一切事物无自性——空

涅槃超越——涅槃

而四法印见地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分别讲述

无常

可以用八个字来表其义,那就是:

人有生老病死

物有成住坏空

无常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一成不变。如我们的人会经历衰老、病痛和死亡。

正所谓“人生在世,有受皆苦”佛教指出人生的本质是“苦”并有“八苦”“三苦”之说。但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坏空:所有一切不断变化,无法抓住绝对可靠的东西。如我们人的生命。

2.求不得苦:很想要的,却得不到

3.怨憎会苦:就是冤家路窄

4.受别离苦: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最后总会离别

就是世间万物没有自性,比如人是由血、肉、筋骨等等组成。这在三法印就成为“诸法无我”,法,就是事物、存在。

了解了世间万物都是空的本质就能摆脱我执,我执是痛苦之源,摆脱我执就是摆脱痛苦。

涅槃

最后是涅槃超越,在三法印中就是“涅槃寂静”,了解世间万物本质是“空”,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无我,便没有我执的贪念,减少了烦恼、痛苦的情绪,到最后消失,即是涅槃寂静。

这是我佛教的逻辑,也是佛教的最终理想。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用茶杯来比喻修行的方法、仪式、传统以及文化装饰物,是有形的、可见的。四真谛比作是茶叶,而我们我很多人被茶杯迷住,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被世间万物可见的物质所迷惑,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最后强调了解真理是佛教最重要的指向。的确所有的宗教都追求真理,只是追求的途径有所不同。他想表达的是佛教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价值观——摆脱我执,脱离苦海,达到涅槃寂静理想境界

这就是佛教的正见,

即“正确的见解”

他指出佛教的最终理想,更强调每个佛教徒的责任当担、原则坚守。

原则在于不流血,换句话说就是爱护生命与和平,不能以佛教名义参与和鼓励流血,这也就是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

责任在于要遏制佛教徒团体残害生命与和平的事情发生,同时我们也没有责任让全世界的人改信佛教这一信仰,毕竟佛教和佛教徒是两回事。这是信仰的自由。

《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相关文章

  • 《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主要阐述以悉达多为主要人物,真实的展现历史上佛陀的修行经历,从离家修行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减肥通识(九)

    减肥中的正见 正见,是一个佛教的词汇,所谓“八正道”之一,意思是正确的见地。 在讨论正确或错误的见地之前,首先要知...

  • 法源常流~58

    最近几天在听课和经典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对“正见”的理解。没有正确的见地和境界,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对认真学习也是要有...

  • 心灵随笔

    1 思想就是一个人的见地。见地有正见和偏见。正见充满智慧。偏见源于狭隘的自我。很多人被自己的偏见所困,心灵不得自由...

  • 书法版|心灵随笔(三十九)

    文/陶语 书写/周卫英 1 思想就是一个人的见地。见地有正见和偏见。正见充满智慧。偏见源于狭隘的自我。很多人被自...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两种见地

    上篇 正确的见地 第一章 见地 简单地说,见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没有基本的见地,你就不知道现在位于何处、目标是什...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笔记(26) 11.07 PM

    第七章:依止上师 1:闻思佛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过闻思我们才了解到正确的见地。 2:正见的“正”,是指与事实一致...

  • 【以戒为师】(39)

    如何修学戒律 ⑤ 三、正见是方向 关于持戒的正见,首先要正确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何为...

  • 第五讲: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

    一、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内涵 1.世间正见 世间正见,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世间正见一般有四点:一是有善有恶;二是有业...

  •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366-375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366-375页 【在修行正式开始之前,你必须有正确的见地,不然就会出偏。在没有正确见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见》| 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见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qh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