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写诗讲究章法,把律诗、绝句的布局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份。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对此加以总结:“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他认为,起承转合之间有着辩证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和“转”皆兼顾“起”与“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因此,这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
诗词|学习笔记之二十--绝句的“承”—————————
绝句的“承”
所谓的“承”,即“承接”。
古代诗人对“承”决不轻忽,因为“承”不仅在结构中起到“缝合”、“传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后面的“体物言志”更有基础。
两个易懂易学的“承”:
1.顺承。顺理成章,把诗意展开一层或推进一步。
如:
岑参《行车九日登长安故国》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起承两句是因果关系。
又如: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起承两句是并列关系。
又如:
崔颢的《长干曲》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承句为起句进一步将画面展开。
2.反承,采用与上联(或上句)相反的意思来突出主题。
如:
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首句说“空山不见人”,次句却说“但闻人语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
又如:
王驾的《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起承两句一前一后,一有一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