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篇《记念刘和珍君》我非常喜欢,以至于挖得太深,不小心把高中孩子当大学生教了——大学生都不未必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今天的课结束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如何改进。
首先,这是一篇我自己都不会回头看的苦痛文章。我知道好,所以趁上课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吸取它的营养,但谁没事去回头看这个?当然前提是,你不是鲁迅研究者。
这是一篇负面情绪满满的文章。我由此入手,要求学生看到鲁迅的负面情绪并且分辨出来都是什么,再看到负面情绪排出后照进心灵的理智之光。这是文本分析和趁机扩大情绪相关的词汇量。但是连我自己都觉得沉重,何况孩子呢?这一部分安排得太密集,下次要记得安排好轻重的节奏。而我实际做的,是负面情绪后紧跟对惨案的理智分析。哪个环节是轻松的?一个都没有。
鲁迅的文章,鬼而人,理而情,所以感人至深,也正因为如此,其负面情绪染人甚浓。
负面情绪是生活中常见的,那我们是如何在生活中超脱这种负面情绪的?就好像一个奇伟瑰怪的山谷,初入会为风景所迷,久之则觉鬼气森森不可久留。我都感觉到了,何况更没有耐心的青少年——他们还不像我是鲁迅的粉丝。进去了还要能出来,这里需要一个更高的道理,来开一座天梯。解放出已经在谷底踯躅的受难旅人。
这个道理,就是人性和生活吧。这么年轻的孩子死了,理论领袖中老年没死,这里怪不怪?流言使你耳不忍闻,难道这里面没有拷问吗?我想下次这会是一个新的角度。我也希望不要把拷问鲁迅和理解鲁迅搞得一样沉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