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精准地谈青春期,只能从我的见闻说起。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应该是孩子们有了逆反心理的那一刻。逆反,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应该得以保护。但实际上正相反,青春期正在遭受来自各方势力的围剿。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当是在拥有了一点理性思维、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人事环境的时候。这之间是个漫长的阶段,有人很快就能度过,有人则要持续好多年。
青春期的迷茫是自然存在的,每一个人到了青春期,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每一个年轻甚至弱小的生命,前途未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此时,熟悉的人和事又有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需要有人来做引导和释疑。遍观当下,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好像没有什么专业的人和机构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不仅如此,对青春期的种种超常表现,施之以粗暴打压的招数不少。很多家庭,父母跟孩子说不到三句必吵架,甚至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在学校,学生的敏感脆弱得不到有效保护,女生的生理期被无情忽视。在社会,时常曝出的大中小学生的极端事件得不到重视,反而一句“现在的小孩太脆弱”就把事件盖棺定论……一句话,青春期没有教育!
社会舆论一直在炒作,说我们的孩子们没有创造性,缺乏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其实,创造性的匮乏,依然源自于青春期受到的围住堵截甚至打压。在最需要疏导的时刻,孩子们遇到的不是鼓励和帮助,而是粗暴地否定。问题由此变得很是棘手。
据北京大学一名心理学医生的调查统计发现,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谁的青春不迷茫?作为同龄人中最优秀的群体,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正说明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吗?
虽然大部分的大中小学,都配有心理辅导老师,甚至有些学校还有专门的心理学课程,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每年到了四月份,春暖花开的季节,各大中小学校的校领导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因为万物复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处在萌动的时节,事实证明,这个时间段是出现青少年极端恶劣事件的高发期。
所以,无论什么类别的学校,无论之前有没有开设心理疏导机构,都应该重新审视青春期心理疏导工作。青春期教育,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层面,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一点一滴,精耕细作,做出实效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