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之282【入世与出世】

《论语》之282【入世与出世】

作者: 心悦良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7-19 09:22 被阅读0次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白话】长沮与桀溺一起耕田的时候,孔子路过,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长沮反问子路:“那位手拉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反问他:“你是谁啊?”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大水泛滥的情况到处都一样,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逃避坏人的人,何不跟着我们这些逃避社会的人呢?”他说着话,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了这一切。孔子听后,神情怅然地说:“我们不能与飞禽走兽为伍,如果不同人类相处,同谁相处呢?天下政治若是上了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去从事改革了。”

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时,向这两位耕田的老人请教最近的渡口在哪里。在子路问第一个人时,对方不但不回答,反而问拉缰绳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向别人介绍老师,不能说是孔夫子,这样对方未必知道你说的是谁,所以子路只好直呼老师其名。

长沮追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点头。长沮又说,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此话怎讲?长沮的意思是:孔子怎么会不知道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他四十而不惑。如果他都不知道,还有谁知道?(答非所问)

其实,孔子根本不知道此地的渡口何在,不过孔子确实知道人生的河该如何渡。可见,当时孔子的名声确实非常好,非常大,连隐居的人都知道。

于是,子路只好请教另外一位老先生了。这位不但不告诉他渡口在哪里,反而追问你是谁?子路答说,我是仲由。

对方说,那你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了?得到肯定答复后,桀溺劝子路改投隐居一途,不要跟着孔子了。

天下这么乱,到处都一样,谁能改善?谁能拯救?与其跟随孔子这样逃避坏人的人,你还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逃避坏世界的人,我们更彻底。

子路听了之后并没有说话,没有问到渡口在哪里,反而被两个老人教训了一顿。回来之后,向老师报告刚刚发生的事情。

人生本来就是选择。隐士很聪明,选择隐居,独善其身。耕田过日子,无论天下多么混乱都能事不关己,没有荣华富贵,但也没有杀身之祸。

以孔子的本事,要想平安过日子太容易了。学生们聚在一起,建个村子,孔子当村长就行了,何苦要周游列国,到处被赶来赶去,有两次还差点被杀?

人与人相处,就怕用不同的观念或者行为来做对照。没有参照时,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很有信心。一旦比较,才发现别人那样过也蛮好,更没什么烦恼。

这乱世又不是我造成的,谁规定我就应该去拯救?而且,我想改善,就能做到吗?所以孔子怅然若失。

孔子说,要我与飞禽走兽为伍是不可能的。我如果不与人类相处,又能同谁相处呢?这是儒家人文主义的基点。

隐居与鸟兽为伴当然没有问题。鸟兽和人的利害关系不大,就算人要打猎,也不过每天打一两只吃饱就行。

所以,双方的互相伤害有限。但是,与人相处,危险就大多了。可是,儒家不能离开人群。儒家所谓的善,是指本身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离开人群,就不可能行善。

孔子为什么绝不隐居?因为隐居之后,和别人不来往,人性向善的愿望就落空了。看到天下那么乱,百姓流离失所,又帮不上忙,不是很难过吗?

若认为天下这么乱,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还不如自己过个安定日子,这种绝不是儒家的态度,也许比较偏向道家。其实道家也不是消极避世,它另外有一套观点,与儒家的思想体系完全不同。

谈到儒家与隐士的对比,我们要明白,隐士不等于道家。表面上看,与孔子一比,道家好像只贪图自己的安逸,实在没什么好学的。

实际上,道家的理论非常难,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在古往今来的学者中,便没有几人能真正懂得。儒家理论比较合乎一般人的需要。

我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心安,做不到心不安,内心给我最好的指示。换句话说,不能只关心自己,天下哪怕有一个人的生活不安定,就觉得于心不忍,这才是儒家。

这个故事用隐士作为儒家的参照,更能突显出孔子思想的特质。

相关文章

  • 《论语》之282【入世与出世】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 出世与入世都是修行

    1.出世与入世 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儒家的思想趋向于入世,而老庄的思想却是趋于出世的,在我看来,...

  • 是入世好还是出世好呢?

    李银河的文章 由此看来,出世与入世各有利弊,最佳选择也许是既入世也出世,兼取二者之长,兼去二者之短。既常常享受出世...

  • 入世与出世

    入世 便混入风沙 总是飘散在空中 出世 便落于深海 总是沉入大海中 无论入世还是出世 都难以避免 既远又近的不可知...

  • 出世与入世

    佛家语所谓:“出世,入世”出 世就是抛开世俗的杂事、欲望,一切 随缘行事,与周围的人、事没有矛 盾,达到一...

  • 出世与入世

    我习惯了世间与世外的奔波,我习惯了踏破铁鞋终一无所获。我习惯了倾情演绎却无人喝彩,我也习惯了处处是岸却不许停泊。我...

  • 出世与入世

    周日,骑行! 出门,天阴沉,微凉,微雨丝!向左,繁华都市,人丁兴旺;向右,直接遁入荒野,少有人迹!迟疑了一下,还是...

  • 出世与入世

    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最大不同,是因为中华文化有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和道家。 任何一种文化或...

  • 入世与出世

    淹没和淘汰有近似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淹没带有被动性,淘汰常是主动的,历史上的人、事、物皆多有相关案例。 文学巨著...

  • 入世与出世

    以前很不明白为什么古代有入世与出世之说。“世”充满着欲望和利益,往往入世之前的人思想单纯和平和,一旦入了所谓的世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之282【入世与出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uj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