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历史的人,知道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的年代就像地理的经纬度一样。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古史年代又让人特别迷茫。为什么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咱们研究历史年代,总要找一些证据吧。古书上记载最整齐的是《春秋纬》。司马贞在《补三皇本纪》引用的说法是:自开辟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luo)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尚书序正义》引《广雅》,作二百七十六万岁。修飞作循飞,流讫,毛刻本作疏仡(多音字yi,ge)。
很多看起来非常大,感觉不得了。据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埃及等开化最早的国家,历史也不满一万年,中国就特殊一点,独有二三百万年呢?
其实,古人的时间观念,非常不发达,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正确的年代。所以读后世的历史,可以按着年月,考求事实。读古代的历史,则只能根据事实推求年代。
其实,古文中也有和我们同样的困惑,《五帝德》:宰予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皇帝三百年,请问皇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生而为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要是这样连死后都算进去,那人的生命就很大了。
《史记》为啥能够比较准确记载年代呢?因为有具体时间和事件可考的事就是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那个时候周朝内忧外患,加上周厉王残暴,国人发生了暴动,这是有确切时间记载的。
我们根据推算:夏432年,殷629年,周867年。在共和元年以前,周朝还有122年,再加上殷朝629年,夏朝432年,共是1183年,就在公元前2024年。尧舜两朝,用《史记》的尧98年,舜39年,居丧3年计算,共是140年。其中帝喾(ku),颛顼(zhuan,xu),皇帝三代,用尧舜年代平均数70年去算,就加上210年,从燧人但伏羲,姑且用荣伊说皇帝的例子,算每人300年又加上900年。那么,从燧人氏的元年,就在公元前3274年。这样算虽然很可笑,但是也只能如此了,聊胜于无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