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6-12-24 09:42 被阅读76次

    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产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夫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

    道枢

    庄子在说什么东东呢?为了更好的理解庄子的思想,先讲个庄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

    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道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这就是逞能辩论,终于徒劳的故事。

    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很喜欢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深邃而智慧。事物皆有两面性,与老子的福祸相依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枢

    古老的经典,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当生活中遭遇困境,一是不要自怨自艾,牢骚满腹。因为生活的意外与不确定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既然无法控制,那么就只能坦然面对。换种思维方式,你不面对又能怎样?困境就此消失了吗?一切就会变好了吗?很喜欢尼采的那句话:“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有了积极面对的心态,事态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当然,要想事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与其配套的措施也应得力;

    二是相信否极泰来,这是上天用另一种方式垂爱于你!常常我们会说,不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可当生活真的发生变故的时候,却又表现得惊慌失措。这让我想起了康熙大帝。康熙八岁当皇帝,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杀鳌拜,二十八岁平三藩,三十岁收台湾,四十四西平葛尔丹。也就是康熙八年(1669年)除鳌拜,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收复台湾,三十六年(1697年)平葛尔丹。为何如此年轻就有此成就?康熙的回答很简单:以不变之心去应万变之事。所谓不变之心就是“静”静能生慧!只要能静下心来,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

    三是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

    每当面对重大事件时,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庄子所说,事物皆有两面性。仔细分析正反两方面,面面俱到,静下心来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此还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有,不要受他人的影响,对的就坚持,不管有多少人站在你的对立面!你不敢坚持,就说明你还不够坚定!说明你害怕承担责任;说明你害怕被人埋怨 ;说明你对规则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当然,我所说的坚持是在坚定的信仰下的正确的不离不弃,而不是任性妄为的一意孤行。

    世界那么大,我却这般渺小;要学的东西那样多 ,生命却如此短暂......所以,珍惜当下,不虚度光阴;勤奋好学,不懂即问,不迟疑、不顾虑、不碍于情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严谨治学,收获满满;不懂装懂,一世饭桶!

    道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yl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