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围城》
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一书,我虽还未有机会一瞥,但我却知道这座城,虽不熟识,但感觉甚好,甚妙,对人性与社会刻画之深刻,是我等叽喳小辈所大不及,不得不敬佩钱老先生的经世才华。
钱老的夫人杨绛老先生于前些日子终于与钱老先生重聚了,略加了解后,也不得不钦佩杨老先生与钱老先生坚贞的感情。二老同出生在书香门第,同出生在混乱时代,二老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同心同德,生死不渝,实可谓为尘寰间至真至纯至善至美之感情。
往事之繁杂而时代又距今之久远,遂不便再拨开过往云雾,令我神往的是那座城,当下之社会,人人都是一座城,城太多,外城太少,内城太大,且城门紧闭,不知其繁华,不知其冗杂,更不知其荒凉。
有谁可以冲进城去?城内的人不会与外人共享自己的城,或许只有摧毁一座城,城外的人羡慕城内之繁华,却不知繁华背后的满目疮痍,于是欲望便驱使着城外的人捡起了石头,拿起了刀枪,披上了战甲,因为城内暗藏着黄金万万两。人也是动物,穿上再如何精致的衣装也无法掩盖你是动物的事实,再怎么用高尚的文明来熏陶自己也无法摆脱动物具备的野性,自私,贪婪,暴戾,嗜血。咿呀学语的小孩会出于本能的去抢夺,这便是本性了。聪明睿智的成人会出于责任感的为了家庭,有谁能在今日之社会,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大公无私,天下大同毕竟还停留于理想阶段,总有一天会实现,只是当下的人还没有那么高级罢了。一番杀戮过后,城破了,城外的人成功了,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了。
奋力的出逃,却逃不出城墙,城内的人厌倦了这座物欲横流的城,向往着城外那片自由淳朴的,聊无边际的广阔天地。有人说,曾经年代的人能够做到牺牲自我,大公无私,难道是人退化了?不是人退化了,是世道改变了,战争年代的人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有主义,有信仰,而今之盛世繁华之下,金本位却成为了几乎是所有人的指导思想。不想在这般糜烂地活下去,于是城内的人想要逃出去,夜半三更,火炬辉煌,城门洞开,他们逃出来了,走过沙漠,游过海洋,踏过草原,他们没有目的的逃,一批人忍受不了艰苦朴素,走回了城,他们是失败者,终究还是逃不出内心深藏的城。另一批人坚持了下去,走到了世界尽头才发现,原来他们始终在城内,这世界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城。
城内的人不断出逃,城外的人不断攻进,欲望带给一座城的,不过是一片凄凉,就好像是一棵枯树,多少生物为争取它为自己的家,但树却在争夺中一日一日腐朽下去,等到风起云涌之时,这树,当倒则倒了。
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