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了朱光潜的老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在一些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写作上的建议,整理了出来。
01 写日记是初学者做好的办法
在文中,他提到“把日记当作一种文学训练,就要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记得有趣。如果有相当的敏感,到处留心,一日之内值得记的见闻感想决不会缺乏。你不必预定每天应记的字数,只要把应记的记得恰到好处,长则数百字,短则数十字,都可不拘。你每天选一件最值得记的,把它记得妥妥帖帖,记成一件’作品’出来,那就够了”。
周国平老师曾经说过:写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很多名人作家都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如曾国藩、鲁迅先生、李嘉诚、麦家老师等,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正是日复一日写日记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02初学者从叙事绘态开始
在文中,他提到“说理,需要丰富夫人学识和谨言的思考,这是初学者所欠缺的。初学者,说理文可缓作,言情可以暂缓,剩下只有绘态和叙事。事和态都摆在眼前,极具客观性,比较容易琢磨”。
莫泊桑向福楼拜拜门请教,福楼拜让他把10年辛苦成就的稿子付之一炬,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叙事绘态是写作基础,弄清了这点,不会一开始就执拗写议论文,从自己熟悉的人和物着手,更容易上手。
03好文章是模仿来的
在文中,他提到“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04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文中,他提到“好的文章,都是费工夫改出来”。
纵观历史,无论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的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句话表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托尔斯泰发表《婀娜》前,他的父亲帮他校对改了无数遍,最后在稿子发出前,他的父亲想到还要改这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管替他改,可以托尔斯泰和他父亲对文字非常谨慎,一丝不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