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记四

作者: 苗尔平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14:51 被阅读50次

    “知道”、“指导”和“督促”


    ‘’当不想改变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当不再挣扎的时候,就开始改变了;当不再与症状搏斗的时候,症状就消失了。”——老师《改变的悖论》

    让来访者知道自己问题,加以咨询师指导和督促,改变得发生是迟早的事。

    这三部曲理论上不难理解,可真要实操起来,尤其对于咨询师“小白”,是考验、是学习,也是自我修行。

    一掀锅盖,满心欢喜

    一早,接女孩父亲电话。问孩子总是与妈妈发生冲突怎么办?我问妈妈什么态度。妈妈认为“无药可救”,基本采取漠然处之。我问父亲态度,回答“孩子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对妈妈态度肯定好不了。”

    我:妈妈应对孩子态度你怎么看?

    访者(电话):没办法呀,她妈妈就那样,是没有办法的。

    我:你认为妈妈对孩子态度有问题么?

    访者:她妈妈能有什么问题,是孩子找事。

    我:孩子现在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你也发现跟任何其他人相处也都正常,也不存在情绪问题,是不?

    访:是

    我:那要谁改变才能打破家庭关系的僵局?

    访:……

    我:打个比方,孩子又情绪发泄,重重出手一拳,打在墙壁上,出血疼痛,可如果打在气球上,二者比较,下次再出手时,她会选择什么地方?

    访:……,那不跟她妈妈发泄,她的情绪出不来,该找谁发泄?

    我: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了……(重建行为模式,重塑人格结构,植入理想自我等等,这部分是后话)

    我:好吧,就这个问题,反复琢磨琢磨。

    一段时间了,类似沟通模式持续重复上演。

    所以,单说“知道”这一层,相对的,有些来访者是容易意识到的,有些就是转不过弯来。这取决于不同的人格结构。人格又分性格和特质。气质更多来自于遗传,是人格的天赋性因素,是在儿童时期就能够看到的人格特征,它使得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自己的 独到之处。生活中人们评说一个人的“秉性”、“脾气”就指的是 气质。气质的天赋性加深了气质的稳定性,因而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似乎就困难些,正所谓“秉性难移”。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 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 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那些任凭咨询师如何艰难解释分析,有些气质类型已经‘’固化”了的观念,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

    想起老师说的,关于人格,是很难改变的。

    自然疗愈

    关于‘’求助者中心疗法”(接昨天日记)。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目前问题,还有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支持求助者成长。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促进求助者探索自我,寻找迷失的自我,重新建立自我,也是来访者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使求助者真正能够发挥“机体智慧”。

    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以下五条呈现:

    1,求助者变得更为开放。对自己感受、体验、直觉等变得较为接受,不再进行歪曲、否认或根据价值条件化进行取舍。对他人及客观世界有了弹性接受,不再以僵化、刻板的看待外部世界。

    2,求助者自我变得较为协调。不再依靠价值条件作用来确定自我,而是以真我面对自己。自我概念和经验、体验之间的冲突减少。

    3,求助者更加相信自己。当去掉价值条件化后,求助者不再以别人价值来确认自我,不再活在别人的评判里。而是信任自己,独立为自己做决定。生活的更加积极。

    4,更适应。接纳自我经验,也开放对待外部经验。内外世界协调,统合,生活的更加积极。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活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过程七阶段:

    一:此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对问题外归因,没有求助动机跟欲望。对于目前的经验,寻找之前的应对模式,体验不到新模式会带来的变异性。不愿表达,即使沟通,也只涉及表面,不愿表达自己情感。

    二:“有所动”阶段。此阶段体会到咨询师对自己的关注、接纳和共情,求助者开始讨论自己之外的话题,但不承担问题的责任。

    三:体会到咨询师关注接纳共情基础上,求助者感到安全,开始表达客观自我,到没有情感投入。

    四:开始能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但有所顾忌。表达过去情感有顾虑。能够清晰具体讨论过去的情感但对目前情感表达仍然有障碍,对经验与自我之间不一致地方有一定认识。。

    五: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情感,接受自己感受。接纳自己某些情感,对问题有一定责任感,对情感和个人意义的分化更明确。能清楚意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与矛盾,与内部自我的交流更流畅。越来越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六:真实自我回归。完全能够接受自己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不再否认、惧怕、抵制那些感受,感受到自己已经解除了自我概念中那些对经验的束缚。

    七:尝试着改变以前僵化的个人建构,是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修日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fq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