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
你必须是自由的,才能为自己点亮内在的光明,也就是“以自性之光来照亮自己”!这份光明不是别人给予你的,你也无法借别人的烛光来照亮自己。别人的烛光毕竟只是一根蜡烛,它迟早会熄灭的。弄清楚“点亮自性之光”的含义,就是冥想要下的一部分功夫。我们现在要共同探索一下“点亮自性之光”的含义,并且要认清拥有这份光明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我们的局限之一就是轻易接受别人成为我们的权威——僧侣、书籍、宗师以及某个自称已经开悟之人的权威性。凡是涉及“灵性”——请允许我暂时采用这个称呼——的事,都不能依靠任何权威,否则你就无法自由地为自己探查及发现什么是冥想了。若想深入探查与冥想有关的事,你必须在内心里彻底摆脱一切权威和较量,尤其应该摆脱的权威就是我这名演讲者,因为如果你一味地追随我的话语,你的探索便结束了。你必须留意那些医师或科学家的权威性,并且要了解我们根本不需要任何一种心理上的权威,不论是别人的意见,还是你自己的经验、知识、结论、偏见。你自己的经验或理解,也会变成你内在的权威:“我理解了,因此我才是对的。”这一切都是需要你留意的权威形式,否则你永远也无法点亮自性之光。一旦你点亮了自性之光,你就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因为世界即是你,你即是这个世界。
没有任何人能引领你,告诉你目前已经有进步了,并为你带来鼓舞。你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冥想。只有当你深入探索过自己的真相之后,这份光明才会被点亮。这就是自我觉察,亦即认识自己的真相。不是去依循心理学家、哲学家或是演讲者的话语,而是去认识、觉察你自己的本质、思想和感觉,去弄清楚整个结构。自我认识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不是由别人来告诉你,而是真的去发现自己的实况,不是你自以为的情况,也不是应该怎么样,而是当下的心中真正发生的事。
我们总是透过以往的知识在观察一切。如果你抱持着这些老旧的知识或经验来探索自己,你便是以过往的历史背景在检视自己。如此一来,你就不是在观察眼前的“真相”了。观察之中必须有一份自由,在自由的观察之中,自我的整个结构才会被揭露。但很少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事,因为大多数人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总想建立组织,形成团体,做诸如此类之事。
如果想了解自己,你必须对自己进行观察,而这份观察只能在“当下”进行。并且,这份观察不是借助过去来看当下所发生的事。假设我透过以往的结论、偏见、希望或恐惧来观察当下,那就是在借助过去来看当下所发生的事。我以为我在观察当下,然而真相是,这个属于过往的老旧观察者必须消失,当下才能被观察到。观察到当下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与过往有关的记忆活动不对眼前所发生的事进行干预,这就是当下。但如果你允许那些记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当下就变成了未来或是过去,而你也永远无法真的安于当下了。“观察”只能在事情正在进行的时候发挥作用——当你正在生气,或者当你正在起贪念时,观察才能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你不要去批判它或是评判它,而是去看着它,让它充分在心中产生和消失。你能理解这种观察的美吗?
传统教育一向要我们压抑,或是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现在要说的是,观察你的愤怒、你的贪念、你的性需求等,让这股愤怒或其他心理反应充分显现,然后它们自然会消解掉。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再生气了。不妨试试看,为自己去发现个中的真相。让你的观察之中不带有任何选择性,只是纯然地看着自己的贪念、忌妒、羡慕等反应。凭着这份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观察,你就能产生真正的转变。
不带任何选择性地觉察自己,看看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意味着你能够允许整个“自我”的活动充分显现出来。如果所有的历史背景,亦即老旧的观察者不存在了,自我就会产生真正的突变。如果你能这么做,你就不需要依赖任何权威了。那时,你的观察和真理之间也就不再需要中介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便是点亮了自性之光。如此一来,你在任何时刻都不再需要去讨教别人。在这份观察之中,自然会产生解脱的行动,带来真正的转变。请试试看!
因此,不带有任何权威性的观察,亦即完全自由地进行观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意味着我们一向热衷追求各种经验的那份欲望必须彻底止息下来。我会告诉你理由是什么。每天我们都在经历各种事情。这些事情一旦被头脑存档,就会变成我们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又会扭曲我们的观察。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那么你已经受制于2000多年来所形成的基督教理念、信仰、教条、仪式和救世主,而你对这些事都会生起想要经历的渴望。你一定会去体验这些事,因为这就是你的局限。在印度,人们信仰的神祇起码有几百个,他们已经受到了这些信仰的制约,所以自然会看到这些神祇的幻象,因为他们是依循着那份制约去看的。当我们对自己的世俗经验感到乏味时,我们就会想要其他经验,譬如宗教经验或灵视经验等。你一定会依循过去的历史背景而发展出灵视或其他的通灵经验,因为你已经受到了制约。你要十分留意这一点,并且要看见经验之中所蕴藏的含义。
那么,经验之中到底蕴藏了什么呢?经验之中一定有一个经验者。这名经验者就是他所渴求的欲望、他被教导的一切事物以及他的局限。他十分渴望能体验到他所谓的上帝、涅槃等。
如此一来,他一定会体验到这些东西,但是“经验”暗示着“认知”,而“认知”又意味着你已经知道了。因此,被你认出的那个东西不可能是新的,一颗需要体验的心其实是活在过去的,它永远不可能了解那个原创而又崭新的东西。因此,你必须摆脱掉想要去体验的那份渴望。
这种形式的冥想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而我们却希望生活能轻松、愉快、自在。每当困难产生时,你必须全神贯注地面对它,但你往往会说“这条路不是我要走的,我要走的是另一条路”。
所以,请观察你的恐惧、享乐、你所有的痛苦,以及生活里关系互动之中的复杂方面。你要非常仔细地进行观察。“纯然的观照”意味着没有一个观者的存在,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压抑、否定或接纳,而只是纯然地看着你的恐惧。只要一有恐惧,就一定会有扭曲。当你在追求享乐时,追求的本身也是造成扭曲的因素之一。心中有痛苦也是一种负担。因此,当你的心在观察时,它必须放下这些问题,去体悟日常生活之中关系互动的真相。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因为我们的关系都基于我们对彼此所抱持的刻板印象之上。只要有一个制造刻板印象的人存在,这个印象制造者一定会阻碍两人产生真正的关系。在深入探索冥想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这一点才行,因为这就是很少有人能正确冥想的原因。
所有的冥想体系都主张通过日复一日地练习某种方法来控制念头,因为念头正是干扰我们静心的因素。但是,请深入观察一下,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你发现控制念头是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你说“我要试着去控制它”,可是念头却一再地溜掉了。你花了40年的时间企图控制念头,可你始终未成功。因此,你必须问自己,到底谁是那个掌控者?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费力地控制念头?这表明有一个念头想溜掉,而另一个念头却说“我必须控制它”。这两者之间不断地产生挣扎、争斗和冲突。我们必须问自己,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它不也是一种妄念吗?那个在企图掌控的念头告诉自己说“我必须控制另一个念头”,亦即某个分裂出来的碎片正在企图掌控另一个碎片。
我们的重点是要认清存在的只有思维活动,而不是思想者与思想同时存在,或是思想者控制了思想。因此,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并不是如何控制思想,而是思维的整个过程。如果存在的只有思想,它为什么要停止?思想是一种活动,对不对?它就是一种落入时间的活动,这种时间的活动能不能停止?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而不是如何才能止念。一般的宗师一向重视止念的功夫,但只要一想控制什么,他们的内心一定会产生冲突,有压抑和费力的感觉。而且一有压抑,所有失常的举动都会产生。
我们的生活之中有没有可能不带着任何掌控性?这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或是任性随便。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你有没有可能不怀着任何心理上的掌控性?你是可以办到的。然而,我们根本不认识毫无掌控性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只懂得掌控。只要一有比较之心,掌控的欲望就产生了。我拿自己与你相比,我发现我很想跟你一样,因为你比较有智慧,比较聪明,比较有灵性。我很想跟你一样,因此,我费力地想达到你的状态。但如果心理上没有任何比较的活动,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我就只是我罢了,心中不再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念头。较量的活动如果停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是不是因为我把自己和你比较了一番,才会认为你是聪明的而我是愚笨的,但是让我变得愚笨的,不就是“愚笨”这个形容词吗?
你去美术馆看画展时,自然会做比较,看看哪一幅画画得比较好。我们所受的传统训练就是如此。在学校里,我们总要求自己必须赢过别人。整个考试制度就是让我们在比较和费力中学习。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你一旦理解了度量的活动,并且认清了它的虚妄性,你自然会看见当下的真相,这时,你的心里只剩下“真相”。你一旦拥有了能量,自然会看见“真相”。以往你的能量一直消耗在比较之中,现在你终于拥有了观察当下“真相”的精力。如此一来,真相才能产生立即的转化。
因此,思想早已把自己分裂成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然而,存在的只有思想的活动,并没有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之分。思想即是落入时间的度量活动。它能不能毫不费力地自然止息下来?如果我费尽心力地控制它,它还是会不停地活动。把思想者和思想一分为二的,正是我的这种自欺倾向。因此,存在的只有思维活动,而思想者原本就是思想本身。如果思想者不存在,思想也就不见了。那么,这个落入时间的思维活动能不能止息?换句话说,时间感能不能止息下来?
时间即是过往的一切,未来则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未来,也只是过去与现在相遇,然后稍加变更再延续下去。这整个时间的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活动或已知的活动——必须静止下来。除非你能从这个活动之中解脱出来,否则你是无法观察到崭新之物的。这个活动必须停止,但是你又不能运用意志力来控制住它,也无法通过欲求来止息它,结果它还是落在妄念、意象和感观的范畴之内。那么,思维活动要如何自在、轻松而又愉悦地静止下来呢?
你有没有舍弃过某种能带给你高度享受的事物——在当下立即舍弃?你有没有这样做过?我指的不是那些会带给你痛苦的事,因为那些事正是你想立刻放下的。我指的是能够带给你巨大快感的事。你有没有试着毫不费力地立刻放下?过往的一切就是我的历史背景。我们一向活在过往的记忆里——某人曾伤害过我、某人曾告诉过我某些事——我们的整个人生都花在回忆过往上了。当下所发生的事变成了我们日后的记忆,而记忆又变成了过往的历史,因此,我们一向活在过去的记忆里,而这个属于过去的记忆活动能不能停止呢?
过去的记忆在当下修正一下便延续到了未来,这便是时间的活动。记忆的活动会不断地和当下相遇,然后又延续到未来。“当下”是如如不动的,然而你并不认识当下是什么,你只认识思想的活动。那个如如不动的东西就是当下。“当下”意味着记忆的活动不介入眼前所发生的事。过往的记忆一触及如如不动的当下,便自然止息了下来。或者,过往的记忆活动跟如如不动的当下相遇的那一刻,便彻底止息了下来。这一点必须不断地加以观察和深思。请深入地探索一下。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有关心智的问题,它不只是头脑或物质,还包括感官以及由思想组成的东西,这就是意识。在意识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无意识需求。整个意识的活动能不能被完整地看见?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因为这样的检视方式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必须一眼就看透意识的完整内容,它才会止息下来,然后才能看到其他东西。因此,如果你真的做到的话,它就会止息下来。当你在看眼前的一张地图时,如果心中抱持着想要去某个地方的欲望,你就会产生特定的目标。但是看见整张地图时,你却没有任何特定的目标。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要把它复杂化。同样,看见整个意识活动的内容也是没有特定目标的,这意味着你的心中没有任何动机。譬如观察你自己或是你的意识。
因此,若想完整地看见你的意识内容,心中就不能有任何动机或目标。一个已经被训练成永远带着目的在做事的人,还有可能完整地看见意识的内容吗?我们大多数人早已被训练成凡事都怀着某种动机的人。所有的宗教派别或其他人都说你必须抱持动机而行事。然而,你一有了动机——不外乎苦乐或赏罚——就会因为某个特定目标而无法看到意识的全貌。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并且真的做到了,你就不再抱持任何动机了。你不会再质疑“我如何才能去除掉我的动机”,而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情况下看见某个东西的全貌,亦即那个会制造出目标的中心点已经不见了。那个中心点便是动机。如果动机不见了,中心点就消失了,于是目标也跟着消失了。这一切都是冥想所要下的功夫。
接下来呢?
这时,心已经准备好如如不动地进行观察。你理解了吗?因为你已经全盘看透了权威的真相,于是便开始彻底独立地点燃自性之光。这么一来,冲突就不见了,心或脑也不再存档。这时,心中连一丝一毫的活动都没有了。因此,它是完全空寂的,不是强制之下所造成的空寂,不是培养出来的空寂,也不是止念之后的空寂,因为这些都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我所说的空寂是日常生活里的自然产物。而日常生活是美好的,美本是如如不动的一部分。
美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言语的描述吗?还是你所见到的高、矮、阴影及比例,或者是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和雕像?美到底是什么?它是外在的东西吗?还是眼识里所产生的感觉?或者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美丽的东西、美观的建筑物、宏伟的教堂或是一幅美好的画作,好像都是外在的。还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训练成以比例来辨别美丑、深浅和风格的高低,所以美是存在于眼识之内的?也许它根本与眼识或外在的事物无关。
自我感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当你在看的时候,你的自我一直在做出论断,一直对自己说:“这个东西的比例太棒了。”“它实在是太伟大、太静谧、太美妙了。”其实,你的自我感一消失,美就会出现。我们总想通过表达来满足自己,然而美一旦出现,你就不再想表达什么了。也许当你的焦虑、痛苦或哀伤全都消失时,美就出现了。
因此,心目前是寂静的,如如不动的。当内心所有的活动静止时,会出现什么东西呢?
慈悲是一种行动吗?如果你替别人做了一些事,或是到印度的乡间去帮助穷苦的人,你会觉得自己充满慈悲。然而,这些都只是小同形式的温情或感情罢了。我们要探索的是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心中的活动如果完全止息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是慈悲吗?还是更具超越性的一种东西?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底有没有一个彻底原创而又神圣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神圣的东西。我们以为教堂里、寺庙里、清真寺里的神像是圣洁的,然而这些都只是由思想制造出来的东西罢了。思想是一种物质活动。当心中的思想彻底静止之后,那个从未被人类或思维活动染指的东西会不会出现?这也许就是原创,因此也是最神圣的东西了。
这才是真正的冥想。一开始上路你必须一无所知。请仔细地听我说,如果你抱持着知识上路,一定会疑惑重重。假设你能一无所知地开始冥想,你就会见到绝对真理,也就是一种无所疑惑的确知。我不知道你听懂了没有。一开始,我们所谈的是我们必须深入地探查自己,而我们的自我就是已知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释放掉这些经验。从空寂之中自然会产生所有的活动。
那个最神圣的东西一旦出现,亦即处在真正的冥想状态里,人生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它再也不是肤浅的了。你如果拥有了这个最神圣的东西,别的事便无关紧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