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很受冲击力。
今天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下午给我们讲课的是来自湖南株洲的黄国雄老师。一个中学的一线教师却在国际论坛上进行了多次发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专著出版了10多本……就这些成就已经让我们惊讶地瞠目结舌了,他后面的实践叙述更是直击我们的心灵,不断扣问我们自己,到底怎样当老师?
黄老师研读教材能做到六个层面,一是本册的教材,二是整个高中阶段的教材,三是初中的教材,四是大学的教材,五是国外的教材,六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他说这样读,就能有一个宏阔的视野,再来上课就能游刃有余了。黄老师还向生活学习。上街看见有人在买坛子,凑前一看,这哪里是买坛子,分明是在做物理实验,于是迅速买了一个放到实验室,写上标签“某某实验器具”;看到江湖人练气功钢针上砸砖头的表演,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物理知识。于是把这个内容变成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实验(自己的手上面放铁块,然后放砖头,最后铁锤砖头砸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是那么有趣,要让探究成为习惯”。有一次在家里敲鸡蛋时又受启发,把那个砸手的实验改成了砸鸡蛋,最后这个实验图片还被收进了教材里……
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育的有心人,就是这样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位把学生永远装在心里的老师。他的那份对教育的热枕与研究就是最好的师德。他身上有一股大大的能量,那种能量让听到他的课人为之倾倒!
晚上,我参加读写绘课程的直播。直播前课程助手问老师都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在直播时马老师会解答。我很自然地就写出了一个问题:班上有几个同学说的头头是道,但写起来却一两句话也写不出来,请老师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谁知,马老师在直播时很真诚地说:会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读写绘课程还没有入门。当时我有点懵,但是听着听着,我明白了,确实,正如马老师所说,班上很厉害的那些同学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家庭教育好。而这些有些跟不上的同学才是更要我们关注的对象,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指导的对象。一直以来,我都发现每年接一个新班,都会有几个“特殊”的孩子,也尝试着用各种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转化他,也尝试着记录下一个个的转化故事,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坚持。并且有的时候耐心很不够。
正如马老师与其他学员对话时所说,要给自己的成长定一个目标,如这学期一定要发表一篇随笔,这样才会逼自己深入地去思考,去学习。我现在就有点目标不明确,每天在假努力,贪学很多,却不集中精力,所以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去做,也就没有好的成果出来。
先按照马老师的建议去做:借助读写绘,关注这几个“特殊”的孩子,用自己的专业去指导、去记录这些孩子的成长,相信水滴石穿,一定能有成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