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始熬日子时,是不是证明自己老了。遇到自己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时,除了着急,焦虑,我是束手无策,那就只好坐等事态的发展。最多也是认真旁观,不到必要时都是静静看,最终有一种豁出去的准备,大不了鱼死网破的结局。
其实,这也不算老的表现,应该说是成熟。对,成熟更准确,因为碰到突发情况你不会再去怒火中烧,脑门发热,虽不至于做到平心静气,也能,你冷眼接受难以理喻的结局。有时你也会告诫自己:大不了我多花点钱,或者说大不了我把投入当作打水漂。还能有比接受结局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吗?
但是年轻的时候不这样想,总觉得天大地大我最大,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争取占上风,就是但是没有占上上风,也会耿耿于怀很久,伺机扳回一局。所以年轻时很多时候是因为幼稚,未经世事,或者说过于单纯,大概也与眼界有关吧!
前几年,孩子上小学,一个孩子上高中的同事,总是在茶余饭后告诉我她的焦虑。后来我发现她不止是在我这里寻求安慰,而是是向我传递这种焦虑。说实话,开始谈话我总是安慰她,用我的思想去影响她。后来我发现她的焦虑居然在影响我,我既然影响不了她,那我做好我自己的安逸。现在想来我是成熟的,她的焦虑恰恰代表了她的不成熟。反之,在她的世界估计是觉得我是幼稚的,用她的话就是我没有做到未雨绸缪。
后来我们很少聊天,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无谓的焦虑并无益处,那怎么能等同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呢!
今年孩子中考,说实话中考前我的心态很好,并无过多的焦虑。因为我认为只要努力了,结局还用担心吗?可是考完试之后,焦虑整整纠缠了我两个多月。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我的心也放下了,可是晚上我又有了新的焦虑。学校离家太远,如果开家长会,我又不会开车,孩子爹要是有其他事情,怎么办呢?想完这件又有新的焦虑,简直是接二连三跃入脑海。
后来我想,我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父母可以帮我,但是选择怎么走,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靠我自己。同样的,孩子渐渐长大,作为父母给他丰衣足食的同时,教他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就够了,足够了。
就像孩子不喜欢读书。我每天陪着他们读鲁迅,他们读,我来听,最后在讨论。我想这也是把一种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其实从二岁开始就带着孩子读书,在他们上小学二年级时,我特意在荔枝注册了一个账号,每天读文章,忙了就每周读书。可是总不见爱上书籍。也曾经放弃,可是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这个年代,书已经不是单一的获得知识的载体了,这个世界获取知识的渠道到多了,多的足以颠覆对纸质书籍的爱好。
既然这样,那我就从经典做起,每天只读一个章节就可以了。书不一定为他们带来什么功利性的东西,但是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我想,我能放下焦虑,也得益于书籍。
那么放下焦虑,是不是就是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