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感性蒙蔽了理性的判断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感情上亲疏远近,很大程度上能阻碍你对事物认知的正确判断。探究其根本,应该是过分信赖的锅。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普遍认为,与自己关系越密切的,就越值得信任,也就意味着,对他们的防戒心越低。这种感情,很容易导致他们对事物认知不完全,而出现误判。韩非子中的这则寓言,明明富商儿子和隔壁老者都有提醒他注意墙体补漏。出事后,富商不怀疑儿子,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过分信赖,在他眼里,儿子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的。相反,富商却怀疑隔壁手无缚鸡之力的老者,认为是他盗窃。老者与他并无任何关系,最多是一个邻居,感情上的疏远,让他误判。他对儿子和隔壁老者的认知有误,因而,案件可能也因遗漏了这一点,而无法找出真正罪魁祸首。虽然这则寓言并没有提及事情的后续结果,但如果我们抛开感情,理性看待分析案件,不难得出,年老体衰的老人并不具备盗窃的身体条件,而他的儿子,不仅年轻力壮,而且深知家中贵重物品的放置,更有可能是罪魁祸首。
生活中,这样相似的案例并不少见。感情轻疏远近能影响大部分人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常人认为子断不能弑母,而刑警却能深刻领会到韩非子中所说的,反其道而行之,抛开感情,理性看待。因此很多案件的突破,警方都会从至亲之人开始考虑,保证了思路的严谨理性。最著名的案件应该是北大学子弑母案。
一位母亲死后多日在家中被发现。人们都很疑惑,这一位母亲,同时是一位中学老师,平日里也无得罪人,最后却被人在家中杀害。没有人将怀疑放在她亲身儿子身上。在邻居看来,这母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儿子也很出息,考上了最高的学府,平常也很孝顺母亲,是邻里的模范家庭,绝对不可能对母亲痛下杀手。但事实却与众人预料的完全相反。他儿子不仅将其母残忍杀害,更是布置好作案现场,用活性炭吸附尸臭,在家安装监控,随机看到现场状况。随后更是毫无悔过自首之心,反而向舅舅借钱,逍遥法外。感性蒙蔽了众人,使众人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而他的母亲,也因为太过信任儿子,对他一点防范都没有,才被轻易杀害。
对亲人有防戒之心,在中国这个乡土社会看来,是不合礼,不合情的表现。但有时候,为了自身,我们也需要对亲人有一定的戒备,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让感性抢占先机,这样,才能保护自身利益。
方琳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