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现代教育的一步步改革,新型教育也算是走到前头了。教育的改革也意味着,在随着时代潮流的日新月异下,为适应现时代的各种千变万化的职场需求,需要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也正好体现了教育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着重单一的书本上理论的知识,更需要有实践与理论相接合的手与脑全方面的结合。就像有的人动手能力强一点,而有的人则动脑能力强一点,然而这两者之间在当下社会看来,都是非常的重要。当你认真去观察,社会当下出人头地的人有多少是各行各业的出奇的人才。想成才就去学会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人的思考方式,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如此与时俱进的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
接下来星梦由以前的课内辅导改为课外延伸兴趣而成。怎么说嘞?意思就是通过孩子个人的一个偏向型爱好,对应他的需求,去激发孩子自学的潜能。比如现在孩子大都是坐不住又静不下来,那怎么办呢?
新型教育课程内容有
第一堂课: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大声朗读书,用读书的声音驱除动闹不宁的幻小心灵。这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知道,也被很多业内行业所推广,实施起来也不难,在家也可以做到,但坚持不下来,大家也就认为没有用,但反过来你去想,做哪一件事情能不坚持下来就能说有用么?还有一点就是,书不读,字不会认,字义不能理解,怎么学,这根本学不好。另外不读课外书怎会讲书纳万物,人非圣贤之意。怎么对事物产生共鸣。
所以新型教育第一是主张开阔视野,沉淀内在。从大声朗读课开始,给孩子每天花半个小时间用在读书上,洗去孩子心灵的浮躁,用书声的浇灌沐浴孩子们的心声,用书作伴的同时也是用纯静浇灌我们的内在。
当然读完书也是要给孩子感悟的,要不读死书有什么意义。在这基础上,让孩子尽量自行发挥就行,久而久之这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第二堂课:是观察课,为什么要学观察课,因为是它正在改变我们对思考的看法,也慢慢的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你发现不了的事情别人能发现这就是不同之处。也是它能让我们训练成一个火眼金睛的人,察言观色的人,相信在以后的将来这样的人才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内容主要是以各种不同的实验让孩子去学会观察,而这样的实验,在初高中可能更常见了,而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孩子,到底有什么含义,我就不多说了,因那是实践得出真理的一个过程,过早的去完美的禅意它也是虚的。
当然在孩子具备观察能力的时候,他自然也会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也可从生活开始,从身边点滴小事开始,从一草一木开始,从你能发现什么开始,就能根据什么的现象得出什么的结论开始。
由于时间问题,暂时只开展这两门课程。
如果最后家长特别想强调课堂作业不能丢,也可供孩子做课内的习题,但不主张一一的教会,而是自行领会,最多是共同参于探讨。
同时在这里我向大家先解释一下,把星梦托管改成星梦兴趣班。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没能力管好太沉重的现在。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兴趣使然。当把自己招生的生源在越缩越小时,规模也在越做越小时,总之,不管我如何说,如何做?过往是缩小版的影子一样不曾改变,并存在着。但现实就是一把双刃剑,总结过往失败原因,才有现在的开始。并一切坦然接受大家的质疑与鞭策。
所以抱歉,一切又要重新开始,重新规化好方向与目标。
我相信很多家长的心态和我一样,找过无数个辅导班,找过无数个培训学校,甚至为孩子上好一占的学校,也找过无数个学校,这一切的一切,无非就是告诉我们,我们都在找一个适合我们孩子去的地方。
而大家想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注重的是孩子学习成绩,有的家长注重的是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的家长注重的是全方面的去考量,而有的家长可能更侧向于智商的动脑动手能力,还有的家长可能要求更高一点,就是培养孩子有创造能力,就看家长如何把目光放在什么位置上,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你才会关注孩子,孩子是用什么感官去了解身边事物的,去发现身边事物不同意义的何在。
当孩子用什样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肯定孩子也会具备不一样的潜力。
能有幸在书中看到,并也很有幸分享给大家听,书中讲到人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有:
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等三种类型,有专家总结80%的人是视觉型,意思是说,他们是通过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的图像,这样就能很好的解释,有些孩子能在学习上发挥突出,就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观察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分析能力强,这都是相互相存般互相存在的,如果能善于用眼睛去观察并加以利用,在正确的道路上自然会走的很好。
还有15%的人是用耳朵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书中或我们都在谈论的说,想象能力丰富,感知能力丰富的人大多都是用耳朵来了解事物的,而我们常常也会听到一些声音,比方说,某个孩子调皮上课没有用心听,但他就是成绩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有这样的现象呢。也就是说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具备什么样的潜能,才会有这样的质疑声存在。而当你了解孩子具备有什么样的视角去了解万物,自然也就懂了。
最后乘下5%的人,是用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在他的思维模式里,可能他不是最好的,也有可能是那种呆呆的,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有时候在辅导班也经常看到过一些这样的孩子。当然,孩子在学习上会吃力一些,但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去看的话,事事都不是绝对的。
也因为上天给你关上了另一扇窗户,可那也会给你留下另外一条出路,用心去领悟世界。
这三种形态的类型各有千秋,又多少会有高有低的偏差,找准孩子的出路,认识孩子的思维模式,重是孩子的潜力,都是有必要上的一堂课。
可有人会问,孩子现在就是以学习为主,没成绩拿什么上名校。这就像是赤裸裸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比如自己女儿上初中,成绩一般,想读好一点的学校几乎是很难,但孩子的命运真就在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分数上而肯定孩子将来没希望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也不会就此停步。我也相信有80%的孩子来次这样的群体,而我现在就想在这80%的孩子群体里,去寻找孩子们将错失过的一项与书本以外的能力,以至于到现在,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存在什么现象,都很难以发现的时候,可想而知,在学习上她又如何做到反思并进行思考。比如最基本的观察能力,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将来也必然需要孩子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果让孩子从小去接触去感受一种观察能力,那么小学六年的时光会为孩子打下多少深厚的基础,当别人还在默默的为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的时候,当别人为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课的时候,又当别人理解不了语句含义的时候,而那些从小学习观察者的人,是怎样一步步学的,从观察现象,到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步骤的,也是一步一步跟进的,更是有一套体系的。当孩子从小接触观察时,孩子就会激发好奇心,必然会改变对事实的看化,改变对事物的理解,这时候他们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
那么她的起点就比别人肯定是高得多。好多人会问小学要多学些什么?是课本上知识?还是课堂知识?又或者是课外知识?那就要看个人的看法了。
又或者说将来孩子长大,孩子能干什么?他们步入社会是通过那种死精硬背的知识来思考问题的吗?还是靠发散性思维的理念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如果你们有对我们的新型模式的教育观有一点好奇,如果有为孩子做长远的考虑打算,如果你能接受新事物的存在,欢迎大家来报名参加
另外从下个学期开始,辅导作业不是我这的主要,当然已深知在辅导班上的那种堆切出来的知识,并不一定就会得到孩子的认可,因为大部分孩子是没有自主性的,课堂的知识没撑握好,又通过辅导老师的进一步加工加料,然后让孩子一一记住就行,显然里面还欠缺了一点点孩子学不到的思维转换,做不到自主的独立性。
相当于吃饭,饭冷了去加热,冷了又去加热,这个饭能好吃吗?可能孩子早被这种形式下的恶性循环给弄得对学习没一点兴趣了。当然,这只针对一部分孩子也不是全部的。有些孩子适应,有些孩子不适应,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就像有些孩子喜欢吃辣椒,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辣椒,就是说孩子吃辣椒能消化的了,那自然就能吸收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2e56fca6f73e6d9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f8bc1037f60b95c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73b41d39f49cf86a.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3134b8f925e65d7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306eac9b65fd01b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082f5005562a994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60841/1464eb165bbbf10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