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给你1.5%求着你做,现在给你7‰,你不做有人做!——引用一位行业大佬的内训讲话,算是对代理行业一个总结。
说到代理行业,记得起源于香港与九十年代初期由深圳传入上海,借以火爆的房地产形势,传遍内地各个城市。
那时候的代理公司,前期产品定位-营销方向决策-案场执行管理样样精通,那是部门总监接的了项目、策划做的了前策、设计带的了2-3个案场、专案完爆AE跟文案的美好年代,每个人好像都可以做好除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跟开发商亲如兄弟、开发商敬我们如师长,只是偶尔非常客气的说道“马上开盘了,你们看看不是不叫X总来看看项目”。那时候觉得能进上海的代理公司是非常牛逼的一件事情,依稀记得09年投过一次行业知名代理的简历,最后拒绝我的原因是不是相关对口院校毕业。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12-13年的时候感觉视乎好像变天了。以前由“专业”代理公司一家独霸的-营销端口被完全的细分了,产品、营销思路、客户召集都不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变成需要海量人员支撑的拓客、活动执行等纯销售执行类工作,传说中的“人才密集型行业”现在做成了“劳动密集型行业”。项目前期,甲方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配备20左右人的基础销售团队,开始最苦最累的前期市调、市场摸排工作。而且经过反复的淘汰,为了一两个明星项目最终一个项目要过大约25-30名业务人员。每天就是不停的从各个项目调人、面试人。
能力下降自然收入也就一降再降,万科项目基本控制在6-7‰,费用基本约等于整个营销团队管销费用加一些开票等七七八八平台费用,更有胜者15年个别全市明星楼盘也就在3-4‰,就这样亏本的买卖,大部门的同行业公司还在消尖了脑袋往里挤。大家年底可以看看代理公司对外的数据往往都是“2105年销售总销XXXX亿”这种数据其实有几毛钱在自己口袋里面也只有自己知道。
靠什么接项目
以前是有专业度的,这两年创业的创业,当爷的当爷。牛逼的基本都不太认真做事了,而且现在接项目也不需要专业度了,8年前一个项目组的小伙伴,一个是甲方营销总,一个是代理事业部总,给谁做不是做呢,上海就那么大、就那2-3家公司。现在有可以连代理,谁做不都一样。14年年底提案的时候居然听说提案报告是有模板的,而且不止一次的发现听报告的甲方好像都在玩手机。其实,这个行业就不是太需要专业。谁做他妈一样,靠天吃饭!
代理公司功能在哪里
房地产行业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其实各个行业都一样在享受,代理就像“黄埔军校”一样,一批一批的为行业培养各个层面的合格兵,并且通过与项目的深度合作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市各个项目中。现在代理对于项目也就是市场数据整合,高强度报告撰写,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背黑锅。流行的一句话“市场不明确,找个代理开看看等市场好了再干掉”
未来的代理会是什么样?
现在是互联网爆棚的“网红”经济时代,罗辑思维认为,以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会出现以人为核心的交易出口,在85-90的社会中坚力量经过了5-7年的专业训练,专业口碑、人脉积累在行业内有了一定规模的沉淀,同时他们又无法忍受现有公司待遇与付出的不对等,应该会出现大批可以单团队作战的“营销经理人”岗位出现,他们会以3-5个人的小团队出现,(营销把控、营销、设计、销售)每个人有每个人专业独立的分工,他们只参与2-3个自己熟悉区域、熟悉类型的的精细化作业;他们之间已经经过了多年的互相磨合,已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战友;他们有可能不只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也有可能是PK案场心心相惜的好战友。他们只需要把控专业度最高的营销层面,至于基层销售团队,随着电商跟链家的强大同时也会被细分掉。
这种模式下,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的工作中,对个人及项目的口碑负责,不需要去考虑所谓的考核、考情、表格等等琐碎的事情,可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于代理公司来说,可以做到降低人员管理成本及办公租赁成本。可以服务于自己的老东家代理公司、也可以自己走出来服务于熟悉的开发企业。而且可以做到单项目收费非常低廉,由于是多人重叠付费,单个支付费用的项目可以付出以往30%甚至50%的费用,但对于团队来说收获可能比以往要多出50%,同时只需要对项目负责任,同时熟悉上下游业务单位。导致工作强度也不是那么大。
以上只是个人的猜想,细节还很不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