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心理。就算是大人也会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产生过自卑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48565/706d0375ce5d74bf.jpg)
家长们要警惕的是孩子过度自卑。如果孩子有以下3点表现,可能是孩子自卑的信号,父母需要引起重视。
1、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
“我的朋友喜欢和我玩吗?”、“我的老师重视我吗?”、“我能给她们留下好印象吗?”“我是不是不够好?”......
为了获得认可,他们会倾向在别人面前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别人意见行事,慢慢地,就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自我接纳出现问题。当孩子无法加纳自己的时候,他只有向外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
那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应对方式有2种:
第一、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外界评价
孩子无法避免被人“指指点点”,父母能做的是教他如何看待这些评价。评价符合事实的,我们给孩子积极的正向引导;对于恶意、不负责任的评价,可以选择说“不”,或不理会。
第二、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对于陷入自卑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父母的帮助是:无论他们是否表现完美,爸爸妈妈的爱都不会消失。这份坚定的爱,给了孩子源源不断的安全感,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整个世界。
2、习惯性逃避,经常说“我不行”
孩子平时自我设限,常消极的回答:“我什么都不会!”、“反正我都做不好,我一定会输的!”。他们碰到困难容易放弃,只愿意做些简单的事情,有些挑战完全是自己可以尝试的,却常常把“我不会”、“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等等挂在嘴边。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干脆不做任何尝试。相比没有能力,是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这种情况也有2种应对方式:
第一、接纳孩子的畏难情绪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放弃,只是简单地:“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试图说服孩子这不难,但孩子的退缩并没有任何改变。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共情,允许孩子表达,接受孩子畏难情绪。
第二、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可以对孩子说:“你虽然还没做出来,但是快了!”,“你不是不会,只是还不熟练。”这些话带给孩子的暗示是:面对挑战,能力不足的状态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努力你一样可以的。让孩子用更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挫折。
3、无法接受失败,过分追求表扬
有一种自卑,是孩子无法接受失败的自己,有更强的好胜心,过分追求表扬。比如:“玩游戏输了就耍赖,气急了还会打人。”“班级评优没评上,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等等,争强好胜的表现,恰恰反应了孩子爱比较的心态,而自卑往往就源于比较。在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能输的,他们担心如果输了,就得不到周围的认可。
应对方式有2种:
第一、要让孩子感受到输了也可以被爱
想让孩子正真看待输赢,做父母的,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孩子往往是根据父母的反应去定义自己的行为,我们越有勇气面对失败,孩子也会更加积极。我们在乎孩子的成功,但也要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
第二、真实地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也要真诚,不要让鼓励太泛滥、太空洞。你可以夸孩子的态度、表扬具体的细节、努力的过程等等,而不只是关注结果。
以上就是孩子出现自卑前的表现,如果发现了,我们父母一定要及时沟通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