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日记本散文
【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1

【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1

作者: 不忘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2:22 被阅读14次
    Over the mountain

    摘要:以下部分是作者对童年时期那些有极深印象的人事物的简要描述和总结,共分为九个部分。

    从这些生活的细小片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爱与恨、忍耐与反抗等相互矛盾的内心情绪,进而反映出了当下的作者对过去那些事件的“新”看法。

    关键词:童年时期,农村社会,农村教育,农村村民

    这是《遥望山那边》(连载)系列文章,请参看:

    目录

    1.【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1

    2.【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2

    3.【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3

    4.【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4

    5.【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5

    6.【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6

    7.【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7

    8.【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8

    9.【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9

    • 家庭合照

    我家那个唯一的木制长方形相框,是母亲在订制“凉板床”的过程中,用节省的木料请求木匠制作而成的。

    母亲把原本分散开来的一叠叠相片,按照主次分明的顺序摆放到了这个大相框里,再用一圈又一圈的胶布将相片牢牢地固定在透明玻璃上,然后就是我们围观着母亲把这个他精心设计的作品展示在众人跟前。

    每每有亲人朋友或者乡里邻居前来家里拜访,母亲总是会远远地向他们介绍那些照片背后的人和事,而处于相框中心位置的那些照片里的人物——我的哥哥和我,就自然地成为了母亲跟众人讲述的故事里的“主角”。

    不过,对我而言,有一张位于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上的“镇框相片”,却一直并且始终是我们家庭在“九十年代”里的最灵魂载体。

    尽管到了“新世纪”,我们家庭成员大部分都有数码甚至单反相机了,可是,这张由那些专门下乡通过拍照收费的“胶卷相机”师傅所拍摄的“家庭全员照”,却成为了直到此刻为止家里唯一的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照”。

    当拍摄那张照片的时候,那颗正直壮年的大梨树仍然挂着数不胜数的果子,而且“农民工”迁徙务工概念在村子里还并不流行,手机、网络、快递等带有“现代气息”的名词压根儿就陌生得不能再陌生。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那时候,家里的全部收入来自于父亲的“石匠手艺”和母亲的“农耕劳作”,不过也依然只能勉强与我们高额的小学学费做一个“收支相抵”。

    那时候土地联产承包已经成为了事实,父母在分得不多的田地里进行精耕细作,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且昂贵的生产资料投入,往往成为了严重阻碍农业产量提高的约束因素。

    总而言之,在农业生产方面,当我们缴纳了国家税费和征购后,留存下来的粮食可能需要通过精心安排使用,否则,“青黄不济”就会成为很多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

    可就是在那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家里的全体成员都穿着最新的衣服,不断搓洗了头发和脸部后还涂上了母亲用的“香香”(一种护肤的东西),精心设计了可能在当时被认为最潮流的“发型”。

    通过商议把照片的背景选定在了那颗现在可能已经为杂草取代了的“大梨树”前面后,大家按照长、幼、高、矮顺序站立着,当父亲/母亲将双手分别倚在哥哥/我的肩膀上,并在嘱托我们按照照相师傅交代的那样露齿一笑的瞬间,这张承载着太多回忆的老照片就在曲折中出生了。

    当时的那张照片并没有经过过胶处理,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过程中,很快,它就开始出现了褪色的迹象。

    为了保护这张来之不易的彩色家庭照片,母亲就将它送到乡上的照相馆进行处理,待街道处唯一的照相师傅忙了一大个上午后轮到这张照片时,母亲“估计”已经早早地站在一旁心急地观看着上胶过程,生怕照相师傅一不留神损伤了它任何一丁点。

    照片里哥哥穿着的那件中山装,“听说”是当年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所穿过的最正统服装,而它也在我成长到哥哥那个年纪时,成为了当时我所穿过的最有派头服装。

    直到现在,母亲依然丝毫没有改变过,她在那张照片里所呈现的“短头发造型”,尽管她经历了那么多沧桑阅历。变化的是我们对人、事、物的不同层次看法,可不变的是那份具有年代感的回忆。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络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遥望山那边(连载)——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x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