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说元春要打平安醮,为何单单指定在清虚观?皆因此观者,乃是荣府的香火院。什么又是香火院?就是寺观的费用,全由本府一家担承——那形式常常是专拨给一项田产,所收租赋,即归观院所有,这就是一种“家庙”的性质。书中的水仙庵、铁槛寺等处,大都类此。因此,府与观的关系,并非一般人等前来拈香的香客与庙主之关系所能比拟。
2.这就是雪芹在书中给宝玉安排的三个奇特的绰号:
一、混世魔王;
二、绛洞花王;
三、遮天大王。
3.一、“混世魔王”原本也是神魔传奇小说中的名号,如《水浒》中樊瑞,绰号正是这四个字;但久已成为俗语,家庭中管那极顽皮淘气的孩子,也就用上了它。王夫人说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也是妇人女子家常口吻,但引人注意的是她那话说得沉重严肃,却没有多少玩笑开心之意。这只要看看她上面又用了一个“孽根祸胎”,就可知道了。这话不同一般,必有暗示的内容在。这代表了宝玉幼小时世俗人对他的看法。他是“扰乱天下”的麻烦人物——尽管那“天下”还只限于家庭小天地。
二、“绛洞花王”是宝玉稍长时自取自居的一个别号。宝玉一生爱“红”,绛是红的异称。我想“绛洞”是小孩子意中拟想的花的幽静的世界,而他自己是这个境界的“王”子。其实,这也就是“悼红轩”、“怡红院”的一种变相措词。
三、“遮天大王”在“三王”之中最为奇特,最不易阐释。这恐怕也是“名不见经传”、雪芹自造的奇词。“遮天蔽日”,不知何所确指?王夫人“介绍”宝玉时,说过他“一时疯疯傻傻,一时有天没日”,这“有天没日”四个字,惹人瞩目。我甚至联想到贾政后来说他会酿到“弑父弑君”那句骇人的怪语!
我的解释大致是这样——
当宝玉幼时,任性恣情,“胡闹”得很。当他稍大,自己以悲悯千红、拯救万艳为志愿,为事业(理想中的事业)。当他日后,曾经担当上一个骇人的足以致之死命的罪名——被贾环等敌者诬陷,说他曾有“欺君”、“大逆”之事,所以“狱神庙”一回书文,宝玉遭灾落难,大约与此是不无关系的。当然,虽然是别人的诬陷,到底他有被“抓”的一些藉口,说明他的言谈行径中确实有过“大不敬”的嫌疑。
这三个称号,合而观之,都有一种“非正统人物”、“左道旁门”的味道跃然纸上。“两赋而来”之人,其在世俗人眼目中的“不够正派”、“难成正果”,至为显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