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论语》——孔子

《论语》——孔子

作者: 知创快讯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00:29 被阅读10次
《论语》——孔子

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以仁爱、礼仪为本,建立了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 

  孔子先祖是殷商王室,父亲(名纥,字叔梁)与原配施氏连出9个女儿;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叔梁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孔子三岁时,父亲亡故。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并由此引发了内乱。鲁昭公被迫逃亡齐国,35岁的孔子也去了齐国。孔子在齐国居住了将近两年,与齐景公有过多次交往,齐景公准备以尼谿田作为孔子的封地,给以稍低于上卿的待遇。但是遭到了齐大夫晏婴的反对,齐景公只好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重回鲁国,聚徒讲学。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几经升迁成为大司寇。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锄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桓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离开。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来到卫国,几个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 (《史记》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又到宋国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

  孔子辗转到郑国,一次与弟子走散,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孔子五十九岁来到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孙子周游列国,辗转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孔子年近七十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论语》——孔子

成书

  孔子在历经十四年的游历碰壁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回到鲁国一心著书立说,整理修订六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旧时学堂都供有孔子,学生入学堂先拜孔子再拜夫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追求“天下归仁,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有德之人,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且为人应该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只要自己有德行,就不必担心别人是否赏识和理解自己。

在政治上,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他希望恢复周礼,建立一个严格有序的社会。孔子反对暴政,反对滥用民力,希望君主能够“惠民、“爱民”。其格守等级制度的政治理念,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崇奉并坚守不渝。

在教育上,孔子以道德教育为中心,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做人,而做人的关键是要具备爱心,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在教学中,他自定教学内容自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且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和弟子的积极领悟相结合。

论语名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道不同,不相为谋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相关文章

  • 《论语》里孔子的“敏”2022-07-12

    《论语》里孔子的“敏” (一)《论语》里的“敏” 最近读《论语》,对孔子讲的“敏”,感触颇深。 在第17章中,孔子...

  • 《论语》9:意外收获,《论语》之美

    不同的人接近《论语》的目的不同。朱熹说:“理会得《论语》,便是孔子。”,《论语》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入口;江湖中传言“...

  • 【读书笔记】论语

    今天阅读了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集而成,记录孔子的言行。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原则、...

  • 悦读社发言(113)

    还原孔子 解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读后 《去圣乃得真孔子》这本书,还原孔子从普通人到圣人的过程,解读《论语》...

  • 孔子 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 论语 孔子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

  • 《论语》——孔子

    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

  • 孔子弟子传030|孔鲤伯鱼

    基于《论语》的孔子弟子小传 《史记》和《孔子家语》虽然没有把孔鲤列为孔子弟子,但因其是孔子的儿子,且在《论语》中也...

  • 254

    最近打算好好读一读《论语》,先是找了好几个讲论语的书,比如《论语别裁》、《孔子的智慧》、《华杉讲透论语》、《孔子传...

  • 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

    今天是孔子的诞辰,恰巧前几天重新通读了一遍《论语》,发现论语中的孔子与自己之前想象中的孔子颇为不同,感慨自己对孔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xv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