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对接的断舍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如何拯救缺失的灵魂
如何收纳自己的心灵空间
如何正面“教育”自己
为什么衣柜爆仓了,还是觉得自己少了那么一件衣服?有些女孩往往为了那“一件”衣服而疲于奔命,到后来真的是为了买而买,而不是为了刚需,是为了迎合内心的一种不良的“欲望”,到头来不会因为买了而高兴,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为什么住着大房子,开车家用小汽车,在享受着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便捷的同时还不停地抱怨这不好那也不好呢?有人甚至懊恼自家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没有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诸如此类的,在我们身边不绝于耳。
为何我们会出现为这些琐碎的事情烦恼呢?最近看了一本书——《金钱的灵魂——让你从内在真正富起来》,在众多理财的书中,这本书显然鹤立鸡群,因为它不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理财、去支付,如何才能实现“赚钱”的梦想。它谈论的恰恰是我们的“灵魂——The soul”,第一眼看上去说“金钱”的灵魂,不如阐述的是我们自己的灵魂。为何我们在金钱方面常常失去本我真我,沦为金钱的奴隶;进一步通过分析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为生活中的我们带来问题的答案。她告诉我们只有和金钱建立恰当的正确的关系,我们才能拥有巨大的潜能。
它的作者是琳内.特威斯特、特蕾莎.巴克,琳内.特威斯特是一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家,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四十年,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终结世界饥荒;保护雨林;改善女性健康、经济与政治处境;增进对人类意识的科学性了解。因此,她担任战胜饥饿项目负责人,在全球范围募集到1.5亿美元资金,帮助了包括中南美洲、非洲、印度、孟加拉等地的贫困人民,她还与南美土著一起保护亚马孙雨林,参加过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她致力于帮助人们重新清理与金钱的关系,认清自己的内心,重拾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目前居住于美国旧金山。
一、从书中得知,
让我们不幸福不快乐不满足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多多益善”真的能“益善”吗?
刘邦一介布衣生于乱世,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王朝,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有这么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围绕着“金钱”的话题而展开,上班,消费,收入,支出。每天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我们去赚更多的钱?误以为拥有大量的财富才会带来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实际上投入的金钱越多,失去的可能就越多。
殊不知,在追求“多”的同时,我们是不是由于过分追求数量上的多而导致内心甚至精神上的“偏颇”。从而造成内心上的极度不平衡。
当内心的欲望沟壑没有填平,拥有再多的“钱”也不能平衡不了人生,所以“多多”也不能带来真正的平和和幸福。
2.盲目空虚,负能量爆棚
曾看到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感觉这个世界抛弃你时,其实是你放弃了去拥有它。
如今,我们都以某种方式来保持对金钱的警惕性,并且长期保持,或许是由于过分担忧会失去这种感觉,所以才会强迫自己去维持这种感觉。以至于自己陷于盲目跟风的状态也全然不自知。
我一朋友就是那个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不停抱怨、盲目地跟风购物。然后就会陷入“购物”的漩涡里不可自拔,事后还会跟我发各种牢骚。饥饿性消费和报复性购物带来的后果只会让内心蒙上怨艾的伤疤,诚然,盲目风购物确实不能消灭内心的不愉快,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病态欲望这个祸根始终不能药到病除。
一个比一个更高的需求在追着我们赶路,在理不清数还乱的“购物清单”中逐渐迷失自己。
3.以“匮乏感”自持,内心的欲望无限之大
我们大部分人永远都是处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类型的,对自己所拥有的永远不满足,在任何维度里的世界都试着去寻求最好最完美的自己。殊不知,人不是圣人,也会犯错,努力之后也会有做不到的事,所以,内心一直无法快乐起来,所以,一直快马加鞭让自己跑得更快。久而久之,会带来一系列恶性循环,比如不自信,甚至自卑,做事心不在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由此会陷入悲伤的情绪。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在某一方面倾注得多一点,那么在另一方面自然就会少少一点。譬如时间。
我们为了生活上的便利,过度地消耗或者消费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殊不知,我们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生命之源——水。果然我们没有保护
意识而肆意去开采滥用,那么我们能为子子孙岁后辈能留下什么呢?
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给予什么,也不因我们积攒什么,而是我们提供什么。
二、那么如何让自己战胜内心的的“恶魔”,
重新出击,过上简单富足的生活呢?
1.巧用“断舍离”让我们的精神与物质剥离
常言道:人要“役物”而不是“役于物”。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到: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件物品,哪怕再奢华,那也只是身外之物。真正的财富是与你相匹配的欲望、正能量、天赋、技能以及你的认知。这些往往和金钱都不会产生直接关系。
2.用倒推法来导演自己的后半生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里谈到:用“活在未来”的思维来过“当下的生活”,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3.生命在于不断地挑战
乔舒亚·J·马里恩说:挑战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挑战让生命充满意义。
出生于1994年的Boyan Slat在他17岁时,我们正忙着准备高考,而他却计划着将被垃圾污染的海洋清理干净。19岁投身清理海洋垃圾,还用垃圾挣了个5亿美元。
我们其实也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列出一些“挑战清单”,那些让我们的内心微微为之一动的事情。恰恰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就能感动自己,用心去做事,收获嘴角微微上扬的那份喜悦。
4.常怀感恩之心,让我们的内心“充裕”起来
夏洛特.勃朗特说:学会感恩。因为有了感恩,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了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为有了感恩,生命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书中讲述特雷莎修女用虔诚公平的态度地对待富人和穷人,生活中的是与非,以及不可预见的种种。特雷莎修女用她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财富并不会使人免于苦难。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小小的“事业”,无所谓大小、成败。小到可以去感恩今天的阳光很好,大到参与公益性活动。最重要的是参与当中所收获的那份感受是难能可贵的。
5.合作共赢,拥抱梦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白岩松说: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当内心难以平复,可以选择给心灵减压,找人倾诉或者勇敢地走出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让心灵得到畅快的放松。
三、用正确的“金钱观”来引导孩子
卢梭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如何让孩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独善其身呢?其实最好的“教”是自己知道,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以身作则。要让孩子明白:一味地追求数量上多和不停囤积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拥有。
所以,寻求一个最佳切入点,让自己与“金钱”处于一个“充裕”状态。把“金钱”作为一个工具,而非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尺,让它自由发挥出最大效能,能更好地为我所“用”,以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