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十二经脉各自的针刺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3

十二经脉各自的针刺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3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3-13 13:31 被阅读0次

十二经脉各自的针刺治疗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黄帝说:我已了解了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与人体十二经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每条河流的远近、浅深和水量的多少都各不相同,而经脉也有远近、浅深和气血多少,怎样才能把两者相结合起来,并应用于针刺治疗呢?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岐伯回答说:足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之海,它也是十二经之中最大的经脉,其所受盛的营血也最多,如果其经气亢盛而发病,则其热势也必然炽盛,所以在针刺治疗足阳明胃经的实证时,如不深刺,就不能疏散邪气;如不留针,就不能泻尽病邪。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通常在针刺足阳明胃经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六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十呼;在针刺足太阳膀胱经时,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五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七呼;

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在针刺足少阳胆经时,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四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五呼;在针刺足太阴脾经时,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三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四呼;

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在针刺足少阴肾经时,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两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三呼;在针刺足厥阴肝经时,其针刺的深度应该是一分,留针的时间应该是两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至于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因为它们都循行于人体的上半部,与传输血气的心肺两脏距离较近,且其循行经过部位的皮肉都较薄、穴位都较浅,此外,其脉气的运行还比较快,所以在对它们进行针刺时,其针刺的深度一般都不会超过二分,而留针的时间一般也都不会超过一呼。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另外,人还有年龄少长、身材大小、体格肥瘦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其体质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这些方面,医者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而灵活选择治疗措施,那就叫作顺应了自然之理灸法的运用也是如此,施灸壮数的多少,艾柱的大小,都应该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倘若不顾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妄用针灸,那么,当灸的壮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使患者受到具有危害性的“恶火”的侵袭,而出现骨节枯痿,血脉涩滞等症状;当针刺的深度和留针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使元气虚脱。

(原文)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今天学习了十二经脉各自的针刺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灵枢针灸 | 深解什么是经水?

    黄帝内经—灵枢针灸 01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

  • 治病求本,灸十二原穴,补元气,祛病快

    《黄帝内经.灵枢经》开篇就是《九针十二原》,可谓针灸治疗大法的根基! 其中特别强调十二原穴: 【原文】五脏有六腑...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经水篇

    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

  • 2020-06-02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17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相传源于黄帝,世代口耳相传,后经医家联合增补...

  • 治咳“小验方”与法则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咳嗽的法则【原文】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1),治腑者治其合(2),浮肿者治其经(...

  • 《循经近刺》

    “循经近刺”为临床针刺取穴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大意是根据病变部位就近取穴的针刺治疗原则。 比如相关经文曰:“故曰...

  • 《黄帝内经》中“腧、输、俞”的区别:

    读《黄帝内经》,会经常搞混和分不清这三个字的区别,请看下图及说明。 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

  • 悬颅穴:降浊除湿

    悬颅为经穴名(Xuánlú)。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属足少阳胆经。悬颅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

  • 素问之【精】

    写在开头:本文提到的《黄帝内经》,仅指素问,不包括灵枢经。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理论,后世几乎所有的中...

  • 针刺治疗脊柱痛案例及选穴探讨——《针灸临床笔记》读书笔记38

    (一)针刺中渚穴治疗胸椎上段脊柱痛 中渚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中渚能振奋督脉被遏阻的阳气,。 (二)针刺水沟+曲池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经脉各自的针刺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c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