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雅事件”发酵至今,网络上讨论的的话题从诈捐,造谣,转移到了志愿者身上来。这一场由捐助所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多方位的思考。
确实,内容太多,一时之间,让人难以兼顾。
诈捐,造谣这些事情,我只是在网络上看到过,多方爆料,几次反转,可以说很精彩了。但是基本上没有亲身经历过,观点可以有,但是无法妄加评论,况且一些事情真相到底怎样,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够了解到,只是听说一些皮毛罢了。
所以只能略讲一讲自己自身接触过的事情。比如,捐款这件事。
捐款这件事情,想必大家一定都是接触过的。记得小时候最初的捐款,是在体育场上,校长讲话,老师带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捐款的。有时是为了校园里面某位同学捐款,有的时候也可能是为老师,那个时候真的很单纯。
现在不一样了,更多的是网络捐款,是社会性质的。像水滴筹、轻松筹等一些公益性网络捐款平台,相信是为一些人带来了希望的。同时,网络即消除了一些信息的不对等,同时又带来另外一种信息的不对等,使我们缺少对一些谎言的分辨能力,更容易受到情感的煽动。虽然,最终一些事情被揭露出来,但是那些捐助的人有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感到丝丝心寒呢?
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恐怕还属知乎大V“童谣”诈捐事件和“罗尔事件”了吧。而且,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困难捐助和爱心人士都被频频揭露为欺诈,恐怕不少人在捐助之前都会问问自己:这不会是骗捐吧?同时,这些事件也迫使网络公益捐款平台规则制度的完善。
在大学里,每年都会有贫困生认定,然后发放助学金一类的补助。怎么认定呢?让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在全班或者全院学生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家庭是多么贫困,需要得到贫困生认定。最后就是台下学生投票,最后现场唱票,公布认定结果。
有的时候,坐在台下听真是难受,不晓得为什么参与这么尴尬的事情,台上的学生想必也不是那么好过。既然大家都那么难受,为什么还要搞,是谁有什么毛病吗?不行,不做的话,也许会被认为是黑箱操作的,也许那个谁是哪个领导的关系户,也许那个谁去巴结辅导员得到了那个名额……因为有人开始就已经破坏了规则。
而一些高校平台里面,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学校为某位学生而发起的众筹,很像小时候校长带领老师、学生进行捐款。最后,通常会看到一张,校领导将捐助款送至受助学生/家长手中的摆拍照片。不好受吧,很多时候弱者就是想要强行维持尊严,想要高傲一点,不想被生活打压得直不起腰来。
捐助,到底是什么呢?本意应该是爱心救助,不求回报是吧。而是谁在破坏这些规则,往本已艰难的生活上踩了一脚。而进行捐助的人,是否就能够要求受助者一些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