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个轰动一时的调查,调查国内外各个著名大学的大学生图书借阅排行榜。
国内综合排名前5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明朝那些事儿》。
国外综合排名前10的是:《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风格的要素》、《伦理学》、《科学革命的结构》、《论美国的民主》、《共产党宣言》、《政治学》。
这些年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开始转型,而越来越多的书店相继开张。
我们还看到自媒体的盛行,很多和读书相关的公众号也异常红火。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
在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的争论还没有结论的时候,这样的一份榜单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个人觉得倒不是说我们国内的大学生不读一些思想深刻的经典,而是和我们的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
据我有限所知,国外很多名校会给阅读清单,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这些材料并写论文。
而国内的大学大都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
再据我有限所知,更多的经典书籍是国人在步入社会后才阅读的。
有这样一个人,名字叫做聂震宁。
他是我国全民阅读的倡导者、领读人,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阅读论坛、读书会和大中小学读书报告会上发表演讲,获得热烈反响。
但是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他也发现了很多人在阅读上的一些偏差。
有的人一味的追求量,有的人一味的追求碎片。
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于是他写了这本《阅读力》。
我们不必深究什么是阅读力,因为对这个词的理解并不能简单的解释为“阅读的能力”。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阅读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书中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四种读书的目的,我觉得很有启发。
读以致知
求知欲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满足求知欲,就是要满足人们希望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心理学认为:求知欲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必然导致在阅读上不断的搜奇探幽。
孔子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说自己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好古代文化而勤奋学习,追求知识。
正如一个蒙昧未开而又难以安静的小孩,家长越是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触碰,他越会设法去触碰它,甚至把它弄坏。
求知就是人类最可贵的本能。
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书,包括我近些年来看的最多的书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的。
我想知道国内外对于需求分析、对于我所接触的业务领域都有怎样的知识框架。
我听到一个词“囚徒困境”,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找到一篇文章,上面说它和“博弈”相关,于是我去找“博弈”相关的书来看。
记得我层面面过一个做BA的小伙子,他做的项目叫做XXX区块链XXX系统。
我就问他什么叫做区块链。
他说不知道,这名字是领导起的。
这说明,他缺乏作为BA,作为一个需求分析人员必备的“求知欲”。
你主导的一个项目的名字,你都不明白它的含义,又怎能把它做好呢。
读以致用
孔子谈读书谈得最多的是哪一本书?
是《诗经》。
他认为这部诗歌集非常有用。
孔子是一位入世的思想家,故而十分重视读以致用。
在孔子看来,学了《诗经》就要会用,理解《诗经》,用好《诗经》是阅读诗经的主要目的,否则不如不读。
读以致用,还是人类社会阅读的主流。
成长性阅读,职业性阅读,精心阅读,研究性阅读,他们的核心当然都是读以致用。
只要不走极端,不要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而要承认人还有全面发展的需求,有求知的兴趣,有修为的需要,还有娱乐的快感。
那么学以致用,就应当在社会科学文化发展中担负起最大的责任。
书中的上面这段话给我印象很深。
我近些年尽量避免看一些自己曾经非常喜欢的侦探小说,还有其他一些文学作品。
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特别是阅读的精力放在了专业和业务书籍的阅读上。
作者的这样一番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不应该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我不应该如此的极端。
的确阅读会让我们获得知识,如果能够学以致用是非常好的。
但是阅读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好像最近我在读《瓦尔登湖》,真的写的让人有种心神荡漾的感觉。
我很享受阅读瓦尔登湖的清晨时光。
读以修为
一个社会在读以修为上有多么大的热情,将决定这个社会国民的整体素质有多么大的提升。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读以修为做起。
既然是读以修为,我们认为在倡导全民阅读时,最好不要强调读书改变命运,少说或者最好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类较为功利的劝学名言。
读书确实改变不少人的命运,可是也有很多人读书并没有改变命运。
命运这个问题太复杂,岂是一个读书能够完全解决得了的。
有人说从一个人在读什么样的书,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养和造诣。还有一种说法从一个人的眼球被什么所吸引,我们可以看出他拥有怎样的趣味。
读以修为,不只是古今社会看成是一个人成长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家庭生活追求的理想状态。读书可以使许多家庭知书达理,读书可以使得许多家庭懂礼重情,读书可以使得许多家庭和谐乐道。读以修为乃是社会文明进步,家庭安逸温馨,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读一些书,特别是一些哲学、心理学的书,一些历史、传记,会让人更加的明白事理,心境也会不一样。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看看人家经历的那些,思考的那些,那才叫做事儿!
你这都不叫事儿!
读以致乐
在中国传统的阅读文化中,读以致乐的阅读主张,初看起来似乎比较娱乐化,平民化,世俗化。
较之于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显得不是那么高大上。
然而读书,作为一种私人化程度颇高的社会活动,读以致乐却是其第一要素。
否则一个人要做到终身学习,如何能够坚持数十年。
无论如何读以致乐应当坚持放在阅读价值观的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首先主张读以致乐的,其宣言中强调,要让大家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正是读以致乐。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这种读以致乐重视的很不够。
苦读故事比比皆是,乐读的故事却凤毛麟角。
好像不在读书人群里折磨出几个死相来感动他人誓不罢休一样。
以至于直到今天一说到读书,还有许多人耸然肃立,如临大敌。
要就不参加,要参加就发奋争先。
每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就恨不得把读以致乐的重要性强调再强调。
可以说我们社会的全民阅读成败如何,首先就看能否让更多的读者读以致乐。
乐读则成,不乐则不成,而况强度硬度苦读乎?
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的乐趣吧,这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推崇的首要的阅读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者一定也会乐在其中的。
但是就开篇提到的榜单来看,国内的大学生大都是读以致乐的。
反倒是我们这些上班族,一味的强调读以致用了。
看样是双方综合一下才好。
关于这个我倒是有几个行动项,我打算去列一下自己一直想看却没看的经典书籍。
比如传说中完全分不清谁是谁的《百年孤独》和《冰与火之歌》。
比如一直想看的Steven King和东野圭吾的全集。
比如买了一直没勇气开始的四书五经。
写在最后
这本书其实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只是我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有点太多了,作者不知道是篇幅有限还是什么原因,写的都不是很深入。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题开的有点大,面有点广,以至于收不住的感觉。
书的最后还附了好多大家开的书单,如果你是书单迷,可以取来看看。
最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阅读倡导来结束本篇文章吧!
希望散居在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