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想不明?

作者: 妃october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7:42 被阅读25次

学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老师:说吧!

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之前老师说过吧,不管怎样学习,就算进了好的大学,好的公司,也没有任何意义。那为什么我们非要读书不可呢?

老师:你们给我醒醒吧,还不明白吗?

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是,而是想要做的事,今后你们会碰到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思议的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的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称为人,连畜生都不如。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了解,还能做什么呢?

不论如何学习,只要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好大学也好,进来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都死了。听着,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上述对白来自于一个同事推荐的一部日本电视剧:女王的教室。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的最佳答案了。之所以会对这段文字产生很大的共鸣,主要是因为自己近年来才对学习有很深刻的感悟,随着自己的见识和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也常常懊恼过去的学习模式---死记硬背,以单纯的追求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本身自带的乐趣。

我们常常误以为我们知道得很多,但其实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懂得一点皮毛,经不起深究和追问。

很多事情,为什么做不好,是因为自己没有想明白,没有搞清楚决定这个事物或问题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而我们总是被核心元素之外的东西弄得晕头转向,摸不清头脑,无从下手,要么最后做不成,要么做得一塌糊涂。

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有可能是受到金钱或任何外在力量的驱使,但凡是把事情做到极致,或是同时在诸多领域均有所作为的人,我相信驱动它做下去的理由绝不是外物使然,而是一种纯粹动机,一种对知识、对人类生存处境的着迷和深度的思考洞察,从而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热情和探索欲,而正是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会不断的push他们去精进,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惊人的创造力,比如我们熟悉的乔布斯,马斯克就属于这样的人。

马斯克被人们称之为“钢铁侠”,是一个传奇人物,但同时也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公司的运营比如产能不足、连续亏损等等。对于我来说,这不再我的关注范畴内,因为我对于技术一窍不通,但我对他是如何保持极大创造力却很好奇。要知道一个人能同时在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三家等迥然不同的领域创造奇迹,这个绝对不简单。为什么一个人能在不同的领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肯定不是运气,应该有些其他很重要的东西。

于是我就去网上搜索,去看他很多视频和相关文章。发现很多文章都在谈马斯克以及还有第性一原理。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为什么马斯克对他如此着迷?

a first principle is a basic, foundational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that cannot be deduced from any other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大概意思就是是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最早由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它是一个哲学术语。

什么意思?好像很复杂,我刚开始看到这个的时候也很迷惑。简单粗暴一点就是:使劲问为什么?直到戳穿问题的本质或核心要素。再详细一点就是当出现一种现象或结果的时候,我们学着去追寻它的原因是什么,当知道原因之后,再接着去探索这个原因的前原因是什么,前原因的前原因又是什么?直到寻找到那个终极的原因或元起点。

我们再来看看马斯克又是如何演绎他理解的第一原理的,下面这段话来源于他在一个大学的演讲: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比如马斯克说他要造电动汽车。很多人当时觉得不可能。因为据说是因为电池成本太贵,当时大概是600美元/千瓦时。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马斯克运用他的“第一性原理”追问:电池的硬成本是由什么构成的?也就是组成电池的基本元素是堆什么玩意儿?因为马斯克是学物理学和商学出生的,所以他就直接回到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后来发现无非就是铁、镍、铝这些金属的组合,除了买这些金属的成本是降不下去的,剩下来的成本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想办法去优化呗。所以他说我们就有可能把电池的价格无限逼近这些金属本身的价格。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东西都是这么产生的,而且也都是这么应用的,万物皆有其源头。比如追溯人类的很多疾病是如何产生的,最后都落脚到分子基因水平,找到这个元起点,很多疾病就能得到拯救和治愈。再比如,经济学的元要素就是供求关系,所以人类的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这个轴心在运转的。

第一性原理是因果关系的第一因,且是唯一因,往简单的说就是基石,是起点。它既可以应用到各种科学,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对于穿衣服的第一性原理,我需要追问衣服最原始的作用是什么?大概就是保暖和遮蔽作用吧,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演变进化到美学层面。所以对于像我这种没钱但还偶尔需要臭美的人来说,在认识到这个元要素之后,我的穿衣就变得极其简单了,如果非要考虑审美作用,其实只需要拥有几件简单的,最基本的单品,然后在这之间来回切换搭配完全可以满足我低层次的审美(也完全可以迎合主要潮流比如混搭,叠穿等多元化风格)。

当然了,这个要运用到生活层面其实还是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要应用到科学层面难度性和复杂性要大得多。因为很多时候第一元要素是很抽象的。意识到元要素之后从本质出发,要如何出发,去向哪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很困难的,需要大量的深度练习。

     

作为普通个体,我们可能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去改变些什么,或许消极的说我们甚至都无暇去顾及那些超越我们生存层面的任何科学遐想,但是尝试了解和学习使用第一性原理将会大大的优化和精简我们的生活,是让我们从纷繁复杂,那些扰乱我们的日常信息中挣脱出来的途径之一。而且在不断的追问问题元要素的过程中其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消遣和娱乐呢?

简单总结一下:

1/很多道理其实我们都懂,比如第一性原理,但我们需要经常性的提醒,因为我们的大脑不习惯深度思考,我们偏爱简单的重复性答案。

2/在追问为什么的时候,请尝试在这个轴上连续追问至少三个为什么?

3/任何或大或小的 成就=核心算法(第一性原理)X大量重复性劳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feitalk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想不明?

    学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老师:说吧! 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之前老师说过吧,不管怎样学习,就算进了好的大学,...

  • 混沌

    看不清 听不明 想不透 说不出 一切似乎已经 显出真实面目 思想疯狂奔跑 行动也有了地图 但为什么 面纱揭开一层又...

  • 为什么我们想不动、想不通、看不明?

    我们可以没有资源,也可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归根结底,我们惟一能凭靠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头脑所带...

  • 随笔而思

    我最近老是在想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越活着越不快乐! 可是我想不明白 太多太多的坏习惯让我看不清自己 曾经种种的纸醉...

  • 职场上,混得差的人基本都有这样的特质,如果你有,赶紧改正。

    1.不明事理 看不清这个事物,看不清这个世界的本质,不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做事的前提是先明理,才能做事,次序...

  • 第六天  about 事情

    到底是我太不懂得 还是别人都懂的太多 看不清楚谁对谁错什么难割舍 想不明白是非因果究竟为什么 是时间亏欠了传说 故...

  • 看清的是人心,看轻的是人情

    由于看不清,想不明白,所以就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期许,当我们越是重视某人或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是容易失望、伤心...

  • 近来出现少,神龙摆尾

    很郁闷很郁闷 神龙很郁闷 神龙特别糟心 特糟心特糟心 有点事情想不明 想不明啊摆想不明 为什么明明白白的事情 就要...

  • 寻找暑假工的艰难之路

    “要不明天去找找看,或许会有人要我们呢?” ——“嗯~去吧,去试试看。” 后来总是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

  • 思绪飞

    空巷风悠天飞絮,满身若抓就飘无。 随风崩散何落处?想不明白看不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想不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n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