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坦白书——仰起脖子观星辰(1)

坦白书——仰起脖子观星辰(1)

作者: by不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23:05 被阅读0次

    孔子说,我每天三遍反省自己:有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有没有不忠于朋友,有没有认真复习老师教的东西。

    我一直挺佩服孔老夫子,毕竟是圣人,一百万个我也做不到。

    但佩服是佩服,算不得喜欢。

    儒家那套说辞,我不知道有几个儒生能真正做得到,不说有些虚伪的程朱二人,个人小节上的虚伪倒也难掩他们文化大义上光芒耀眼的成就,说说孔老夫子本身。

    《百家讲坛》里易中天讲到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其中谈到过一件小事——说是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困,每天只能吃野菜,食不果腹,弟子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有个叫子路的弟子就很体贴,孔子饿了,他弄了头小猪蒸熟了给孔子,孔子拿来就吃了,也不问怎么弄的;后来这个弟子又扒了其他弟子衣服换来一壶酒给孔子,孔子端起来就喝了,也不问哪里来的。后来孔子见到国君安定下来以后,席子摆的不正他不坐,肉割的不正他也不吃。要讲礼,规矩非常地多。子路就想不明白了就问老师说老师你这会儿的表现怎么和被困时候,判若两人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孔子说:过去咱们是求生,现在呢我们要求义了。

    墨家就此事批评儒家,天下还有比儒家更虚伪的吗?

    说起来蛮搞笑,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贵族,思想代表的也是贵族利益,向往的生活也是贵族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墨子是平民,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考虑。

    可这件事,孔子的做法却有点小民了,墨子却有点高端,两人是不是站错队伍了?

    在生活上,孔子追求儒雅的艺术的生活,高山流水。

    墨子则反对一切文化艺术,认为这些东西对百姓百害无一利,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我们现在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照孔子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也是很唯物很哲学的,很符合生存规律的,在个人生死存亡的时刻不少百姓会选择舍去大义以求自保这样的做法,但我们知道还有更多哪怕是百姓也会宁死都站在大义一边,所以孔子仍然难以逃脱虚伪之嫌。

    毕竟有了文化有了思想的人,也应当有自己所需要坚守的东西。否则也就没有“不吃嗟来之食”这一论调与前仆后继的高洁之士了。

    但这件事是真是假,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后世已经无法考证,只能靠猜。

    猜是真的,那程朱就是继承了,猜是假的,那后世就是走偏了。但有一条是真的,儒家一直推崇繁文缛节,这些礼节传入后世,其影响至今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文化中。

    儒家讲求善,说做了好事要让人知道甚至让人回报,墨家反对,墨家说行了好事无需要回报也无需要别人知道。

    墨家这一论调与道家颇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倘若墨子孔子来到现代,墨子一定是比较偏激的那一个(事实上,墨子着实有点愤青),孔子则一定是高情商的那一个。

    但这些论调,有时候让人困惑,墨子的善分明是大士之善,孔子的善则颇有点小民的味道。他俩是不是又站错队伍了?

    从儒墨之争上来看,似乎儒家说一句,墨家就反对一句,难不成墨家是儒家的高级黑?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以前我喜欢的不得了,本来嘛为人处世就要讲求中庸才容易更好的生存,现在忽然感到有些不对劲。

    墙头草,怎么样?

    小时候写作文,阅读一篇材料:说树比草高而挺拔,就嘲讽草矮还软弱,后来台风来了,树折了,雨过天晴,草还是那株草,毫发无伤。读完了我们明白了,夸草呢。

    可这不就是墙头草么?

    事实上,树不会嘲讽草,草也不是“墙头草”,怪的不关草木的事,关于人。

    以前不喜欢鲁迅,鲁迅太偏激,我喜欢性格柔韧的白面书生,反感肌肉男。现在喜欢的人换了一茬,崇拜起直率的力量来,反感起似是而非来。

    以前随着别人讨厌经典也一起讨厌经典,现在想来,后悔不迭,其实哪里有什么可讨厌的?无非是人的心理在作祟,越是宣扬什么越是讨厌什么,越是强迫什么越是反抗什么。

    在两种心境变化的过程中,天机巧合般,我读到余华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深深共鸣。

    他说他从上学到成为作家,唯一讨厌的一个作家就是鲁迅,因为那时候学校的语文只教授毛泽东的诗和鲁迅的文章。可是许多年后,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他重读了鲁迅的作品,一口气读完,忽然为自己情绪作祟的讨厌而后悔起来,他开始佩服并喜欢起鲁迅,满是动容。

    他想起在工作时候的文化馆,桌脚下堆满了鲁迅的书,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多少年来来往往,他都没有瞧那些书一眼,倘若不是后来的逼不得已,恐怕一辈子就与鲁迅擦肩而过了。

    说起鲁迅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多得益于毛泽东对他的喜爱。余华说,这是鲁迅的幸运,也可能是他的不幸。或许至今,还有许多人在情绪上讨厌着鲁迅,却毫无依据。

    毕竟,许多人人更多的是用感情甚至是情绪处事。

    余华说,鲁迅与毛泽东很有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深处都是彻底的和极端的,他们对儒家的中庸之道都表现出了深恶痛绝。

    可能为此,孔老夫子也受到过一定委屈。似乎孔子在这个时代也有不好过的一些日子,但后来历史驳正,他又容光焕发,在教育中绽放光彩来。

    说起来,虽然不喜欢孔子,但若评价起来,还是很难挑的出什么缺点,即使找到那么一两个例子,还都是未经考证也无从考证的。

    其实不喜欢的,不过是这条路真的难走罢了,就像物理的理想模型,事实上,只是理想模型,现实中是难以造出的。

    孔老夫子一人走来了,他留下的文化思想,却有好有坏,坏的有人继承了,好的也有人继承了,好坏分分看,谁多谁少?这我不晓得,也不敢乱说,我还没读到这些评述,但还是不喜欢有点棉花糖似的思想。

    后来喜欢上的作家有鲁迅,也有海明威,他们都是硬汉,冷言冷眼不惧千夫所指,就应当这样,否则说不出什么真话来。

    我总觉得,墨子哪怕偏激,但他的思想让你没有走歪的余地。丁是丁卯是卯。其实墨子的思想也是贵族思想,你说寻常人能做到上善若水吗?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有人总不信,不信的人举例却都很极端,他却不知道这句民谚正好应验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

    不信的人举的例子当然也是真的,毕竟一个集体,总不可能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毕竟中国这么长久的年代,这么博大的文化,不可能没有一种善的文化被某个集体继承下来。

    你不可能要求三岁的孩子讲求礼仪,因为他的脑子里还没装这些玩意,但大人却能做到,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粮,这就是思想品质。

    但不是每个集体都有这种文化继承,就像那个三岁小孩,长大了是脑子仍然没有装进任何东西,长大了他也是个巨婴,没有礼的约束,这就是穷山恶水的刁民了。

    其实他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地方上,是可以调和的。

    比如礼,孔子倘若真的有过“求生存求义”的经历,那就让人很难受了,你是文化的一个代表,你早已不是三岁的婴儿,你满脑子都是思想精髓。但你若只是说穷山恶水的人,这就很正常了。

    所以礼教有时候需要强行去约束,刁民难管,只有强硬的手腕,这就轮到法家了,对付穷凶极恶的人,不必客气,毕竟他们都不曾对好人客气过。

    然后国家昌盛,就轮到墨家出场了,坏人都被干掉了,剩下的普通人,你要好点对待,不可惹民积怨,要以百姓的利益出发,势必天下太平。这时候就轮到道家出场了,上善若水,只有这样一个对善充满敬意而无恶意的世道,才可能诞生大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善,便可这样传播下去……

    极端点挺好,极端才能少一点虚伪,但这极端,切不能是个人情感面积上的极端。

    春秋战国,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时代。

    春秋战国有个相同点,都是天下无道,人们失去了伦理道德的约束,还要挣脱法律的控制,许多人飘了。

    有个不同点,就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强国多弱国说,你听话,给我去倒杯茶。弱国:我不去。强国:你不听话,我揍你!……几天过去,弱国被揍之后。弱国:茶来了。强国:这才乖,听话。那会儿都是小打小闹。那会儿温柔,孔子说话都温柔。

    战国之间,强国之间也开始打起来了,一打就是经年累月,愤青墨子就出来了,怼天怼地,你不!你不!你也不!书都是非字开头。

    这些愤青或儒士的血液,最后以各种方式流入我们的血液,就有了传承。

    这也是外国人羡慕的不得了的地方,有些遗憾的是,中国多灾多难,总是经历打砸抢烧,总是经历政治洗礼,好的不好的都在消失于重现,走在大街小巷,能看到的都是“现在”,少有“历史”。

    当然,已经如此,前车之鉴,后人警之。如此而已。

    好了,吹牛到此结束。

    最后引用易中天教授的一句话:孔子与墨子各自推崇的“儒”和“侠”,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有底线,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谋生,他们还人有生价值需要实现,他们还有社会的理想需要实现。他们的争端,只是各自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不同。

    虽然我也崇拜贵族生活,崇拜文化崇拜艺术崇拜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却真的不喜欢孔夫子。

    从情感上,我还是比较喜欢善良又偏激的墨子先生。

    从价值上,诸子百家,都很让我佩服让我崇拜让我一粒尘埃在阳光下转圈圈转个不停。

    好了,吹牛真的结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坦白书——仰起脖子观星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s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