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教条示龙场诸生“。这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在当地开办学校时,给学生写得一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施邦耀说,“这篇文章不独为初学者的规则,是立志不渝,好学不倦,改过不吝,嗜善若不及的人而学习的。要想成为圣贤,尽于如此。当书以置左右。“可见这篇文章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以前已经学过,从内心有些轻视,无非是八个字: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而已。可是今天和大家又一次共读,加深了对这八个字的理解,这八个字不再只是八个字了,是要一生践行的准则。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真是如此,无论你要干成一件什么事,小到减肥,大到建功立业,不立志都是干不成的。所以说百工技艺,干成哪一件,都是由于立志。现在的人贪图安逸,浪费时间,无所事事,都是因为没有志向的。在学生中特别明显,当有一个明确的志向(目的)时,他的动力足,更容易克服困难。没有志向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什么是志呢?志就是心之所向,就是虚拟一个东西,把人的能量统领起来,也就是让生命聚焦一点,实现最大的可能性。志就像凸透镜,把太阳光聚到一点,燃起火来。所以说,不立志,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以无所底乎?所以对中学生来说,阅读人物传记很重要,这是帮助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孩子立志的,这是决定孩子走多高,走多远的关键。但是阳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志,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志,成就一个什么事业,考上一个什么学校,而是要成为一个能利益多少人的人。立志在德上,成圣、成贤。
如何才能实现志呢?
勤学。志的实现,必须学习,如果学习不勤勉,肯定是志向不笃定。这里的学习,不只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心上学,学习修德,学习做人。怎么勤学呢?勤确谦抑。勤奋踏实,谦卑低调。这里我特别赞叹谦卑的品质,因为谦就是无,就是空。人内在是这样的状态才能走向有,只能走向充盈。真是满招损,谦受益。
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使圣贤,也常常说自己存在过错,何况我们普通人呢?不怕有过错,就怕不能改。所以,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看看存在哪些过失,像我们每天早上的仪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常说,积习难改,过跟了我们很多年,成了我们的一部分,简直就是自动化反应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打开自己良知的雷达,经常扫描,发现过错,咬住不放,坚决改掉。有了这样的心里,就不怕责善了,责善就是照镜子,自己的镜子昏了,看不清自己脸上污点,让别人责善,就是用一个透亮的镜子照,发现自己的污点,好擦拭掉。这样自己就越来越完美了。但是很多人讳医忌医的,对于自己的缺点毛病,掖着藏着,唯恐别人看到,更别提让他人责善了。这个时候,就别急于给别人责善,就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当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时,责善也要讲究方法,不要揭发他的过失,指责他的过错,让他无地自容,这样不仅不利于他的成长,还会触怒他,让他越发固执。所以责善与其说是讲究方法,不如说是觉察自己的发心,是通过所谓给别人责善来标榜自己,还是帮助他人呢?是发泄情绪还是真的爱对方呢?起心动念很重要,真的真的为对方好时,方法就在其中矣。就像前面所学,当你用纯乎良知之心事亲,自当知冬之温,夏之清的方法了。
学了这节后,联想自己,之所以开始懈怠,是因为志不笃定,或者说是否立君子之志,还是问题呢?为什么不能笃定立下君子之志呢?想想还是胆怯,因为怕自己实现不了。但是也可以这么想,万一实现了呢?不是人生一大收获吗?感觉立志就像闭上眼睛,纵身一跃一样,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在勤学这方面,要修一个谦字。改过这方面,这几天有所进步,但还要努力,保持警觉,从起心动念开始,不让不善的念头出来。责善,可能没有人给自己责善,但是我要保持谦卑,从每个人身上学习,学习自己不具备的,让自己一天天达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君子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