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网初25谢承琼坚持分享第37天,约练来1
关键词:稳
每个人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这句话,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
儿子2岁多时,跟随外公出去逛街。没走多远,就跟外公说:外公,我走得好累呀!继续往前走,同样没走多远,看到商店门口摆出来的娃哈哈AD钙奶,又说:外公,好口渴哟!
外公是心疼孙子的,“懂得起”。累,就背着走,渴就买来喝。儿子甚是开心:不用走路,也喝到了喜欢的饮料。目的达到,问题解决。
你看,是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行为目的论,在他身上展露无疑。
然而,人很容易被目的论带偏。就像俺爸,轻而易举就犯,一点没细细思考儿子是真渴还是假累。这种带偏,皆大欢喜。
而有一种带偏,其结果却是另一番天。
婆婆是最擅长运用目的论的。
她还中气十足那会儿,我刚结婚。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一下班,还没开门,就听到屋内东西甩得啪啪响,同时传入耳内的还有她那连说带骂的声音。好几天都这样,我绷不住了。她满脸乌云,我也是,想不通这人为啥这样。终是忍受不了,我主动服了软。虽然连原因都没搞懂。
后来,公公解了密:那是婆婆让人屈服于她的惯用招式。
你看,我就被这个目的带入了坑。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会采取一定手段。然而,如果他在实现目的过程中,你撞了上去,并不加思考跟着他的节奏走,那就加速了他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他的带节奏成了功。
这时候,怎么办呢?
一个字:稳。
稳生定,定生慧。跟对方过招,你稳一稳,或许解决之道就应运而生。
这是应对别人行为目的之法。那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同样需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目的。
晚上收拾房间,发现疫情期间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依稀记得写那封信,是因为头天发现他在被窝玩手机,久久不睡,跟他大吵了一架。信的内容,大意是说自己多次引导他但都无效很自责,很失败,所以选择放手,从此以后不再管他,让他自己为自己负责。如今再回头看,为啥写这样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儿子自责呀。我有目的的呀!我想用这样的道德绑架,驯服儿子。看,这样的目的多可怕。如若事发当时,我能稳一稳,冷静地想想到底该如何做,又何至于写出这样的内容?
遇事等三秒,让真相飞一会儿。刘老师的话,不无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