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些年,“舶来品”在邵寨人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把火柴叫做“洋火”,那么相对应的,就有“土火”,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打火石或者走江湖常备的火折子?反正我没见过。比如“洋钉子”,相对应的“土钉子”我却见过,那是过去铁匠手工打制的铁钉子,四棱柱状,下头尖尾宽大,丑陋粗糙笨重且不好用。再比如洋糖,即水果糖。
小时候过年,最高兴莫过于可以扯布做新衣裳了。那时候果品也没几样,瓜子、花生就算殷实人家准备用来招待客人的好东西了,更别说橘子、葡萄干、开心果、夏威夷果这些后来令人大开眼界的“极品”了。邵寨本地产的麻子、柿饼、杏干、核桃这些肯定是“座上宾”,对于此类我们自然习以为常,毫不在意。
当然,最最不能少的极为常见的一种,就是洋糖了。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宝钗没有遵守诺言再来看望黛玉,但却差婆子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这就说明远在200多年前的康雍乾时期,我国已经存在“洋糖”这种外来物品了。
邵寨塬上的洋糖远远没有现在品类如此多样,包装如此精美,那只是一种硬糖,口味偏甜,不是软糖、巧克力糖,也不是玉米糖、橘子糖;不是密封包装,也不是双层甚至多层包装,包装纸上也没有印着原料配料、生产地、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联系电话等,有的只是一层薄薄的好看的五颜六色的塑料纸。
这张纸展开之后是个矩形,正面印了对称的精美的彩色花纹,糖果则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中央位置。拆开时,只要拉住两头朝相反方向扭动,小孩子就能得到心心念念的美味,噙在嘴里,甜丝丝,美滋滋。
糖纸我们不会随手丢弃,而是留下来攒起来,因为它大有妙用。
邵寨塬上冬天人们既要抵御寒风,又要方便出入,会在门上悬挂厚重的棉布帘子。夏天既要通风散热,又要防止蚊虫,那时候又没有现在卖的塑料软帘,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该女孩子上场了,她们蕙质兰心,心灵手巧,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用积攒的糖纸,配以从扫帚上抽取竹子并对其进行截断,然后用针穿了线将其串联起来。就这样,一挂又软又香又美又朦胧的“珠帘”就算大功告成了。
中华民族是个很注重朦胧美的民族,尤其体现在文学艺术上。同样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写道:“(贾政)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俗话说得好,“开门见山”,但往往在园林艺术上这点能避则避。这块“镜面白石”不仅仅是为了给人“留题”,还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使人不能一下子就将风景尽收眼底,而是激起游人的好奇心,方便探索“曲径通幽处”,从而领略“禅房花木深”。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曲曲折折、山重水复的朦胧美感。
《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提到了南宋陆游的一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北宋李清照也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佳句,可见诗词中古人对于“帘”的偏爱。拿现在来说,霍尊一曲《卷珠帘》,满耳尽是中国风,不光征服了听众,还上了“马”年的春晚。
挂上帘子,后面的事物朦朦胧胧,笼罩了一层不那么分明的淡淡光晕,像极了琼瑶笔下“情深深,雨蒙蒙”的爱情故事,也像极了女儿家欲说还羞的满满的重重心事。
《西游记》“趣经女儿国”那集中,由朱琳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在皇宫的珠帘背后喊出的那声弱弱的饱含期待的“御弟哥哥”不知道融化了多少男儿坚硬的心肠。自此以后,那曲《女儿情》感人肺腑,传唱至今。
“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邵寨女儿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满心欢喜、青春年华以及对未来的祝愿、对夫婿的期盼、对美的渴望全部串进帘子里面去了。
那些年,类似的悬挂的手工作品另外有一种——风铃,用来制作的材质是彩色的带子,各种颜色都有,有的还镶着金边,和如今包扎礼品盒和生日蛋糕盒子的彩带很像,两头向中间裁剪,形成个三角形小豁口。用五颜六色的带子做成各种形状,相互嵌套起来,拼装成型,再用边角料叠成一个个小小的五角星,用同样材质的丝线连接起来,底下串了许多小小的彩色铃铛。这样整个风铃就做成了,吊在房内,一旦有风跑过来拜访,于是风铃晃动起来,点头致意。叮铃铃,叮铃铃,悦耳动听,像是邵寨女儿们欢乐开怀的笑声。
在邵寨塬上,女人们可以没有背过LV、古驰、爱马仕、阿玛尼、香奈儿等世界著名奢侈品牌的包包,但在我青少年那个时代,人手一个碎碎包,那是标配。
是啊,邵寨塬上女儿们又整出幺蛾子了。
这是一款用废品废料做成的单肩包。废品是礼盒、酒盒,废料是各种常见物品的包装袋,如洗衣粉、饼干、方便面等。用剪刀把包装袋裁成方形或者菱形,然后对折成三角形,然后用针线将其鳞次栉比地“钉”在用礼盒、酒盒的硬纸板制成的包包外壳上,就像鱼鳞那样,密密麻麻地排列。上一个针脚被下一个“叶片”覆盖,直到所有的“叶子”全都被缝上去,最后用布料收尾,做成一道“镶嵌”上去的边。最后缝上一条长长的带子,不用的时候悬挂起来,用的时候斜跨身上。
那些年的邵寨街头,青春靓丽、身材修长的女孩搭配花花绿绿、小巧玲珑的碎碎包,绝对是一道至今留存于大家心目中且不可磨灭的风景线。
后来啊,女孩子们长大了,上了初中,二年级时又流行起用带有香味的彩色丝绦编制手链的风气来,一时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种带有香味的彩色丝绦在各大商店都有出售,文具店、饰品店、日用品店里随处可见,绝对会让你挑花了眼,有薰衣草、桂花、茉莉花等香草味的,还有橘子、苹果、芒果等水果味的,而且会放在最为明显的地方,一般就在玻璃柜台靠近天平秤的地方。彩色丝绦很长很柔顺,会像春天的柳丝一样垂下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经过邵寨塬上女儿们的匠心独运,精心搭配,会编织成不同花色不同花纹的手链来,有的女孩子会给脚腕也戴上一串。技艺高超的人还会“楼子上起楼子”(《红楼梦》翠缕语),在一层之上隔着一段距离覆盖二层,像是围墙上用来分割和加固的柱子。中间有的地方还会把彩色的小铃铛加进去,这样举手投足之时“铃儿响叮当”,教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鲁迅语)。
邵寨塬虽然贫瘠,但胜在这片土地上的女儿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大生产时毛主席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不光丰富了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为单调的家乡底色增光添彩,使其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