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价值观的“确定性”
最近手头正在看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大名鼎鼎的《原则》、一本也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塑幸福》。昨天,两本书中,一个相似地的观点在我眼前不期而遇。
瑞·达利欧《原则》500条,其中之一:“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马克·曼森《重塑幸福》里面多次提到”价值观的‘确定性’问题”,指出“确定性”是危险的,并提出“如何减少‘确定性’方法。这里面都牵涉到一个重要的、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讲“三观”,都在讲不要和“三观”不正的人相处。价值观作为“三观”里面的重要一观,是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又是不正确的呢?它的标准在那?《重塑幸福》第四十七页给出了标准:好的价值观为:1、基于现实;2、具有社会建设性;3、是直接可控的。不良的价值观为:1、迷信;2、具有社会破坏性;3、不是直接或可控的。比如,“诚实”是好的价值观,因为它完全可控,它反映了现实,它有利于他人。“受欢迎”是不良价值观,因为它是不可控的,也不基于现实,受欢迎只基于你的感觉,不能左右别人对你的评价。
好了,解释完价值观,我再来解释价值观的“确定性”。一个人做任何事,无论是好是坏,都要去找正当理由,这个正当理由中关于正义感、信仰和价值观这种坚定不移的确定就是“确定性”。比如:我昨天讲的家庭中有人把它当作发泄的场所,因为他们确定他们有权在家里做任何事。再比如:这次提拔,有人认为应该提拔的是我不是他,因为我确信我比他优秀。看出来没有?这儿的价值观的”确定性“和上面标准作比较,它属于不良价值观的范畴,符合迷信、破坏性、不可控三要素。所以马克·曼森指出它是危险的。有一位心理学家坦利·米尔格拉姆做过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实验:他让一些人惩罚另一些”违犯各种规则的其他志愿者“,结果实施惩罚的人没一个提出反对意见或要求解释,他们还很喜欢这种确定性,因为实验赋予了他们道德上的公义感。
问题在于,这种”确定性“之所以带引号,只是我们自己以为它是确定的、正确的,而实际上往往是错误的。许多人坚信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当得到更多的工资、更高职位。但这种确定性只会使他们感觉更糟,而不是更好。其结果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高估自己贬低别人,一旦见到别人得以升迁,他们就会感到自己被忽视了,会觉得不被赏识,或得不到承认。对他人对自己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减少“确定性”,质疑“确定性”,承认自己的行为和信念是错误和不起作用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我们不能总是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的观念和信仰、价值评判标准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盲目自大的结果只能让自己总是处于危险的边缘,对别人无益也对自己不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