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军训
“中国不亡,有我。”这是抗战水深火热时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的一句话,激励了数万的胸怀国恨家仇、流离失所的中华少年郎。
在这个前辈为我们开创的太平盛世,许多青年也许并不明白中华泱泱大国,并不乏军人士兵,你我辛苦读书十余年,进入大学之后,明明是以科学报国为己任,为何还需进兵营走一遭。其实答案因人而异。军训作为每个学生学业生涯抹不去的一段回忆,有苦有甜,却很少有人后悔经历过军训,后悔进入过军营。军训于我,最大的意义,或许是蹩脚地体验了一番我所崇敬的这样一个人群的生活,他们守卫国土,他们抛洒血汗,保了我们一份安稳。
著名女学者齐邦媛在她的回忆录《巨流河》中诉说过她似我们一样年纪时曾经历过战争的种种恐惧与磨难,以及军人带给人们莫大的安慰。
那是怎样的一段的峥嵘岁月,战火纷飞,山河支离破碎,敌机四处扫荡。依然清晰记得齐先生描述的这样一个场景,全城二十多个合唱团在新年初齐聚一堂共唱爱国歌曲,让全城困顿同胞听到,让地下亡魂听到,“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所有人热血沸腾,热泪纵横,高声唱着积压在心头国仇家恨,有家归不得的愤慨,而他们身后是日机轰炸后燃烧倒塌的楼房。在那个有的城市沦陷,而未沦陷的城市夜以继日遭受着敌机轮番轰炸的年头,百姓们在躲避轰炸时最安慰,最愉快的事情,便是看到中国军人在空中击落的敌军轰炸机,从空中冒着黑烟掉落在不远处;或是听到我国的军人在某方的战役中取得全胜,歼灭敌军多少人。那时的学生,因为战争被迫跟随学校四处逃亡,在国难当头响应中央“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弃笔从戎,直面血与火。因为有他们,多少人才没有湮没在枪炮下变为冤魂,多少家庭才没有妻离子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中国不亡,因为有他们。
而今和平年代,不论偏远边防,还是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从未缺少过军人挺拔的身躯,坚毅的目光。天津爆炸案那永远回不了家的十八岁少年,各大地震洪水中牺牲的烈士们和为和平捐躯的南苏丹维和战士,这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守护着我们,不会被遗忘。如今青年学子是否能如他们一般刚毅坚贞?走入军营,体验我所敬爱的人们的生活,我流着他们流过的汗水,接受着他们曾经接受过的训练。我按照他们的标准整理内务,他们的速度集合整队出早操。
我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这是对我而言,军训最大的意义。倘若当今青年学子个个有气魄与胆识说出“中国不亡,有我”。普天之下,再无张伯苓先生目睹的那怠惰民众。那么中华民族这条复兴之路,必然会愈走愈敞。吾辈当自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