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去过几次澳门旅游,澳门只有弹丸大的地方,必去的除了大三巴牌坊,就是几大赌场。
在国内禁赌的环境下长大,面对合法的赌博场所,难免觉得非常激动,就开始想玩两把。但又怕自己失控,就定好了策略,每次只能输一定的金额,输完就走人。于是,每次进了赌场的门,真的就没有赢钱走出来过,每次都是输完了出来。。。
有时候直接就输了那么多钱,只能自认倒霉,离场。但有时候,一开始是盈利,赢了还不少呢,可玩着玩着又输回去了。
今天想说的,是这个心理账户的问题。
如果一开始就输了钱,比如输了1000元,心里肯定觉得很难受,亏了钱;但如果一开始赚了1000元,然后又把这赚到的1000元给输了,心里反而觉得没啥,都是利润嘛,没亏到本金。当然,利润亏完一般是不会离场的,很可能再亏1000元本金才会认栽离场,这是后话。
从心理账户角度来看,本金1000元和利润1000元,被我们放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于是在操作中执行了不同的策略。但在投资中,这是有问题的。
首先,心理账户导致人们缺乏长远眼光,不能全局看问题,因厌恶损失而使投资过分保守。
其次,总组合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是最优的。此外,由于对每个账户单独核算,风险容忍度不同,比如说,对股票的风险容忍度高,对教育储备金风险容忍度低,这也会让投资者对每个账户单独决策,导致操作失误,更进一步偏离最优总组合。
不只是在投资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每次发了工资,会主动将工资分为教育资金、投资资金、消费资金等等类别,这种划分当然是有帮助的,可以让我们主动进行储蓄,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在投资中陷入狭隘框架中,在投资中,不敢动用储蓄资金和消费资金的钱,无法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判断目前的形势和我们可动用的资金,错过一些好的机会。
那么,在投资中,如何克服心理账户的影响呢?
建议是,投资时不要对各个资产单独决策,也不要太在意单个账户的涨跌,而应该放在一起通盘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