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春娜
“我的天啊,你能不能把作业写干净呀,你看看这一张划了了多少道道,咱也练二年多字了,也该有长进了吧。”
看到儿子作文本上划得一道道的痕迹,我开始了一顿带着情绪的说教。
看着低着头的儿子,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情绪化了,其实这个情绪在没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有了,我吃完饭在和搭档整理土地准备种菜,我想的是让乐乐去办公室写作业或者是回家写,可是他非要去教室里写,当时教室里英语老师在讲课,我担心会影响他写作文,他坚持去教室。
夜色渐浓,我们种了一些,打算明天接着种,当我去教室里叫乐乐回家的时候,他不愿意回家,我告诉他我要回家,最后他不情愿的跟着我回来了。
“乐乐,你今天晚上的作业是写作文,但是英语老师在讲课,写作文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思考,来组织语言,我不知道你问什么要在教室里写?”
路上,我又在用质问的 口吻批评着他。
回到家,我一看他的作文,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我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默读着乐乐的作文,写的是《我和xx过一天》,我承认乐乐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语言也很生动,可是当我再看到他划得十几个道道的时候,我又忍不住了。
“乐乐,关于书写这周二的时候咱们讨论过,一张划两个以上就要撕掉,你这一张都十几个了,撕了吧。”
我看着乐乐撅着嘴,明显不愿意,是啊,这快两张了,也即将结尾,肯定是他努力写了至少是一节课写的,撕了确实很可惜也很难过,但是,不撕吧,下次他还会这样,说的约定就不算数了,我想让乐乐说“撕掉”,可是怎么问,他都不说。
“你明明知道咱的约定,在划第二次的时候就应该主动撕了,可是你没有,要想提升书写能力,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你不说撕,我撕。”
耗了将近十分钟后,我有点着急了,就把将近两张的作文撕掉了。
乐乐很难过,自己拿着作业去他房间了,还特意把门给锁上了,我知道他生气了,伤心了,我也开始做自己的事。
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乐乐会不会在屋里一直生气呢?乐乐不会从此不爱写作文了吧?我是不是把“老师”的角色带回来了?
我调整了一下胡思乱想的自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有半个小时,乐乐出来了,平静的告诉我他写了一张半,想歇十分钟,还说这一张半自己只划了一道,我一看,果然是,书面看起来很干净,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他不好意思的说“写好字可真累呀,不过确实挺好看的,我计时十分钟后再写后面的。”
听他这么一说,看着他也很快调整了自己,我觉得自己多虑了,我庆幸自己坚定的选择。
十分钟后,乐乐在客厅写了最后两段。
“看着干净的书写心情就是好呀,”
他自己发起了感叹。
反思自己今天晚上的言行,我坚定是对的,但是尺度有点大了,在坚定的时候用了质问和指责甚至说教和吓唬,这是让孩子不得不做,而不是合作,如果下一次,我会选择用幽默的口吻或者温柔的语气坚定的去做。
允许孩子伤心,接纳孩子会难过,但要相信孩子会调整好自己,温柔而坚定,尊重孩子,尊重规则,让孩子在规则的边界中成长,在温和的语气里感受到爱。
培养孩子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难,但是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