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子张》11-总结篇

《论语·子张》11-总结篇

作者: 小鑫芝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0-26 22:57 被阅读0次

    这一篇是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等孔子弟子的言论集合,其中讲的大多数道理和前面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其实《论语》学到现在知识和道理已经形成了loop了。以前背单词的时候强调要过遍数,《论语》中的每一章都在帮助我过遍数。因为道理就是那么一些,所以过完每一遍我都要问自己,能否做到呢?这才是学习最重要的。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三个人的对话。

一、子张与子夏的拌嘴

子张和子夏拌嘴的内容主要涉及了应该如何交友。在子张看来,交友就应该选择那些和自己秉性相投的人交友;而对于子夏来说,交友则应该是广泛地交友,和喜欢的人深交和不喜欢的人则也应该有所接触,而不是一味的拒绝。因为作为一个贤德的人来说交友就应该是有包容性的,而如果我们不是一个贤德的人,自然我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人交友,但事实上我们是“被选择”,因为当我们混蛋的时候,别人也不愿意和我们做朋友了。

二、子夏与子游的讨论

子夏与子游的讨论围绕的是该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先后顺序,子夏认为学习应该学高深的道理,而子游认为学习应该从小处做起。两者并没有对错之分,高深的道理使得我们视野和格局能够拔高到一定层次,而子游的说法则更为落地,更可执行。在企业实行战略时,我们不能一味的只靠战略,战略在基层是没有办法落实的。年轻人(包括我在内)总是对战略这种务虚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这很好理解,因为这种事情显得人高大上,有做领导的高高在上的感觉。但这些东西要落实又显得不够充分和具体,因此对于基层的人来说更多的要把战略变成行动方案123。我屁股决定脑袋,我更支持子游的观点。

三、子贡替孔子辩解

子贡体孔子的辩解是因为孔子受到了别人的歪曲和误解。我们之所以会误解别人,是因为我们信息不通畅,而且容易造成无知者自信的状态。譬如我们抨击一些企业家,事实上我们思考的维度和企业家思考的维度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很难理解他们的决策点。类似的,我们作为下属,去理解我们的领导的时候,是否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呢?领导做了一个决定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决定不合理,那是因为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替他考虑,这也就难免使得我们会抨击一个比我们能力强而实质上看得比我们更远的人了。

相关文章

  • 《论语·子张》11-总结篇

    这一篇是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等孔子弟子的言论集合,其中讲的大多数道理和前面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其实《论语》学...

  • 《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记得牢固,针对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思考...

  • 《论语·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论语——子张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 《论语》子张篇

    【原文】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大意】子夏说:“君子在...

  • 论语——子张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

  • 论语——子张篇

    第四节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感想: 小道就是今人的各门专业,专业知识是很...

  • 《论语》(子张篇)

    【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释义】子夏说:小人对于自己过错,总想办法说出一套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一个君子自...

  • 论语——子张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感想: 法治和德治的协调一直...

  • 学习有法

    读《论语》感悟(198) 读《论语》到“子张篇”,估计孔子已去世,这里不再有孔子的金句,全是其学生子张、子夏、子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张》11-总结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ah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