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作品《活着》,在没读过这本书之前要是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活着,我想我会给出很多答案,像因为亲情我要赡养父母,爱情我要做到最长久的陪伴,为了孩子我更需要活着履行自己有了他们的责任,但直接的叩击灵魂,这真是我们活着的原因么?不是自己想让自己冠冕堂皇一些的谎言么?
这本书两年前就读过了,当时自己也写了书评,但没有真正的问过自己,刚才我问了我自己,为什么活着。我把自己问倒了,很多问题真的是经不起这么赤裸的推敲的。顿时脑海里闪过了书中前言的一段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
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儿子,不知道吃苦,也不会懂得生活的辛苦,平时吃喝嫖赌,母亲想结了婚收了心总归会好的,没想他依旧原来的样子,有一次岳丈带领商会成员在城门口迎接国军,刚从妓院出来的福贵骑着妓女从众人面前走过,还不忘之前的"礼仪",脱帽向丈人问好,气得丈人声音都变了,请他走。看到开篇我以为作者要写一个浪子回头,惊天逆转的故事,后来自己期待的事情一直没有看到,所有有趣搞笑的事情都在开篇的几页,是福贵家底还在,他还有家可败。后来就是作者徐徐渐进的为我们论述生活的不易,但也确实让福贵看淡了一些事情,也看清了一些生活本质。由于赌终将家业败了进去,父亲将家业变卖还了债,告诉福贵人要讲信用,做错的事知道改就行了,鼓励他从头来过,只是自己交代完后自杀了。当时老人的这份举动很让我佩服,他没有像之前那样责怪儿子,反倒一反常态鼓励他,自杀想必是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毕竟年事已高,省一份口粮。
好在家珍能干,日子苦了些但也能过活,平常人家的日子过得刚有些滋味,在一次去给母亲找大夫看病的路上被抓走当了兵,因为一直惦念着家,两年后从部队逃了回来,只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大女儿凤霞生了一场病,从此变得再也听不见,说不出话来。好在两个孩子都很听话,我甚至想他们家的苦难也应该到个头了,由于长年的劳累,家珍得了软骨病,没钱治,又爱着这个家,硬挺着,看的很心酸。儿子又那么听话善良,有生在一次献血中,被大夫吸干了血,为了救校长,这是我看到最气愤的地方,乱世最贱的是人命。为了活着,福贵什么都做不了,即使遭受这种不公他也想不到要反抗,而是自己默默消化命运的苦果,他不知道别的什么,只知道以后该如何活着。
瞒到无需再瞒,家珍也不再追问儿子的去向,只是身子大不如前,女儿出嫁是他们唯一高兴了一回的事,很隆重,很释怀。大喜过后家珍终于挺不住了,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没让她过过一天好生活的福贵。女儿和歪脖子的幸福生活也止于女儿难产离世,剩下苦根和魂不守舍的歪脖子,心情低落的歪脖子出工时出了意外,留下了苦根,以为一老一小可以走完余下的日子。无奈苦根也先福贵而去,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头老黄牛,他管老黄牛也叫福贵,他们成了村里的两个老东西。
活着是否还觉得那么轻松,眼前浮现的是一个老人对着老牛,念着老婆孩子的名字,他守候着拥有他们的记忆,独自面对生活,独自活着。为什么活着,福贵年轻时我认为他对生活还有向往,还有期待。但他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晚年的他应该是回到了感情最本质的一面,对亲人的思念是他活下去的动力,活着本身对他来说是一种使命,好好活,本着对生命本身的敬仰,让依依不舍离开的家珍放心,也踏心。
故事讲完了,我觉得死对于苦难中的人来说不是很难,反倒活着很难,既然活着,就要努力活出一点生命的色彩。在最平凡的地方挥洒热血,在最安谧最孤独的时候品味深藏记忆中的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