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大安古八景

作者: 3908c8460602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04:54 被阅读408次

    1、狮嶂龙泉

    逶迤狮嶂景婆娑,击壑飞流石崄峨。

    方验阴晴分两涧,又随日月逐千坡。

    灵泉寺里寻嘉会,陆静庵中念佛陀。

    殊胜庐山堪可比,只因太白未曾歌。

    【狮嶂龙泉】狮嶂,狮仔嶂之简称,位于大安东北部,古称大安山,为大安来龙之所。大安、八万两镇以狮仔嶂雨水自然流向为分界岭,山之阳为八万,山之阴为大安。狮嶂连绵数里,叠嶂峰峦,气势雄伟,树木葱茏,怪石嶙峋,风景绮丽。山上多瀑布,尤以大安境内东北角“龙泉”场面最为壮观。每当暴雨骤停,站在大安墟内远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恢弘让人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奇撼人心魄。波涛之声,十里可闻,此俗称“水吼仔”。沿山沟穿村越户,辗转汇于大安堀仔尾,为大安龙塘水,故曰“龙泉”。清乾隆十年王之正辑《陆丰县志》之《新建大安双桥记》云:“……会众水,一自旗头嶂”,“在县北一百里……陆邑祖山也……”)及风吹岭来,曰螺溪水,曰胶桐镜水;一由狮子嶂来,曰龙塘水。三派合襟……”

    狮子嶂山下一泉长流不息,且左右二涧可验天气阴晴,故名“灵泉”;其水清甘可口,据说人若长饮可鹤寿童颜。《县志》记载:“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狮子嶂下石崆峒,由僧嘉会所募建“灵泉寺”,至今香火鼎盛,游人不绝。解放后,狮子嶂下拦河筑坝,发端于陆河河口镇内的三条溪的溪水汇于一处,是为三溪水库。灵泉庵前“石砻硿”,奇乃当地景,山谷中央乱石成群,水流奔泻入壑,水花四溅,声震八方,气势磅礴,游客慕名而至。

    2、南洋叠种

    桑田本属古螺河,昔日南洋叠种多。

    春插夏栽腾碧浪,秋收冬播荡金波。

    牧歌染翠闲云寄,瓜果飘香快马驮。

    地少人勤农户足,铁耙挂起镰刀磨。

    【南洋叠种】大安圩扶安寨南门之外,称南门洋,原是螺河河道,清时逐渐淤塞成平洋,河道改至墟南边掘仔尾经过。南门洋土地广袤,从大安至连塘约(今坣头、梅林村),一望无垠,土地肥澳,砂质土壤,万亩良田,是古时“大安粮仓”。一年四季,春插夏种,秋耕冬播,间种返种,人无闲季,地无闲田。四时景色新。春苗万倾碧波,夏秧千里摇曳;秋季金风谷浪,冬至瓜果飘香。

    叠种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上下分层相间种植不同植物的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产生不同的叠种类型。流传下来的如“搭仔番薯”、“芋沟豆”等农作称谓。也有在“番薯箱”上间种小麦、菜豆等农作物。大安属半山区,境内多丘陵,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叠种这种古代的农业文明,能够在人多地少的大安延续传播,意义重大。当然,也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叠种的,据老农介绍,只有砂质土壤才能在叠种中取得好收成。

    3、鱼山响石

    心境难平莫拍栏,登临已道景凋残。

    鱼山响石拦水口,雁阵流云过沙滩。

    旧史鸣钟声未远,老藤击鼓敌曾寒。

    欲寻宝物何方去,惟见弯桥起曲澜。

    【鱼山响石】鱼山,鳄鱼山也,位于圩南二里螺河河道侧,山上有小庙,叫水口宫。与河西“诰杯石村”隔岸相对。山体由巨石构成,形狭长,如鳄鱼戏水,动感十足。山上多奇石,状如器物,“汤匙石”、“高椅石”、“眠床石”、“响石”……惟妙惟肖,数不胜数。临河古藤丛生,暗流湍急,击石有声,此“响石”之谓也。四时变声,昼夜换调,闻之疑为“此声只为天上有”。当年日军侵华,陆城沦陷,日匪沿河而上,进犯大安,兀见古藤拍石有声,砰砰作响,疑为战鼓,内心惊乍,刀落藤断,神器不再。大跃进时期,鳄鱼之石破坏殆尽。

    自古以来,鳄鱼山被视为灵地,一直备受呵护,任何人不得破坏,更不能在山上造葬。据传,有一次被某姓人,偷葬祖先骨骸,全圩轰动,在“同身”的引导下,挖出隐葬“金斗”,罚大戏数本。鳄鱼山起“拦水口”的地理功能,水口宫门逆对滔滔河水。附近“南溪寮”有古桥一座,俗称“弯桥头”,现存遗迹。上游约1000米处,即是今天雄伟壮观的南安大桥。

    4、堀尾墩山

    墩山堀尾接江波,潮汇三襟桨作戈。

    点石十年方击鼓,龙舟五月又鸣锣。

    穿云祖庙生清境,落水金狮伏恶魔。

    河面嘈曹千里客,骚人晚渡唱渔歌。

    【堀尾墩山】堀尾、墩山是两个泛地理概念的地方名称。堀尾为堀仔尾之简称;墩山俗称墩山仔。堀仔尾溪是螺河改道后傍接古墟的河段,“十字街”等道路沿伸至此,接连堀仔尾古渡,客船往返两岸。上游西南方河道转弯处,墩山仔于滟涟江波中凸起,左接西南方之浩浩螺河水,中纳源自磁西宽塘垄之 “罗(浊)水涧”右承流经大安中学锦山“三渡溪”,构成“三水合襟”之地理格局,是船运天然中转站,设有修船厂。因军事险要,筑有炮台一座,三层。

    昔时河道宽阔,水上运输繁忙,满溪“杉帮船”,杉排、竹排、竹伐,穿梭不息。晚上船火闪烁,月色融融。东岸大安圩“镇安石”之上,为客区水果、木材、山货上落点。“渡船头”为蚝壳码头(过去蚝壳灰是主要建材)。“大町坎”为东海上运的日杂等贵重货物码头,主要存放于后街(现存有当铺遗址)、纸街。“鱼行仔”为渔船码头,渔货主要存放于鱼街、东门街。河两岸两军、下寨、下寮、兰茶等村,行船为业,村里设有存放柴、草、木炭等货栈。据航管所统计,解放后大安曾拥有200多艘510吨的杉帆船。

    堀仔尾溪至今古迹依稀,勒石犹存。“山水逢赢”石面西迎千古长流之水,照看万年红日西坠。“一点头来便不顽”石落款为吴展成。其向东仰视巍巍狮嶂常青之峰,纵观千秋晨曦东露。“镇安石”护佑万民吉泰安康。据老大安说,原来只有“镇安石”三字。1943年瘟疫流行,客家道士择此石施术作法,躯鬼赶瘟,仗剑刻石,增添“南无阿尼陀”五字。现没于堤坝之下。

    堀仔尾妈祖庙距河岸50米,坐北向南,逆水而建,地名“落水金狮”。岸边两侧青龙白虎,临水巨石,状若狮爪。庙下是渡船头、大町坎、鱼行仔、桅仔,上百米即有两古桥。庙宇右侧之渡船头,即堀仔尾渡口,清代由对岸尚书埔吴姓族人管理。有碑刻三方。

    5、两桥清浊

    比邻昆仲架飞桥,铁拐曾临伴洞箫。

    往返高低清与浊,交融冷暖昼连宵。

    斜阳芳草仙人骨,倒影柔波美女腰。

    莫道百年风物老,客来依旧涨春潮。

    【两桥清浊】一溪一涧间,有一低一高两桥,如双凤比翼,如昆仲比邻。这便是《陆丰县志》志其事,境内人美称的“双凤桥”。碑文被毁。溪水源自狮仔嶂,为大安龙塘水。涧水源风吹岭,为胶同镜水。一清一浊,寒暖交替。溪水清,朝暖夕寒;涧水浊,朝寒夕暖。传说涧水之中有一活地,名叫“穿山甲”,当被人葬后,涧水即清。现为双层的人水两用桥。水利久年久失修,桥道荒废。桥边“桥头山”,旧时曾经兴盛一时,古迹仍存。

    6、绿榕烟霞

    绿榕气象满秋河,万道烟霞脸易酡。

    海燕一群成浩荡,船桅二丈自巍峨。

    身穿风雨装樽酒,网跳鱼虾入大箩。

    六角池边帆转急,斜阳款款送柔波。

    【绿榕烟霞】墟南“六角池”为生活污水排水口。古代螺河河道弯曲,河床深遂,两丈多高的船桅只能看到一截,赶鲜船归来时,至六角池外必须转帆,故别称“桅仔”。沿河榕树参天蔽日,蓊郁连片,如须气根,气象万千,悠悠垂向河面。天高云淡之秋,彤云朵朵,金碧辉煌。每当黄昏降临,河面轻笼薄雾,红彤彤如少女面纱,鲜艳夺目。此时,船儿归帆急,翩翩河上来,静美与动感,完美融合,相生相宜,美不胜收。/

    7、鹰地古榕

    夏日乘凉乐百家,梦春楼下物风华。

    墙头鸟瞰龟驮寨,凤树云衔月照花。

    鹰地古榕遮后壁,螺河翠竹醉烟霞。

    梨园隔岸西秦戏,松柏箖埔话酒茶。

    【鹰地古榕】鹰地,大安墟内中部,今大安中心小学校园。其地势如雄鹰展翅,若归林下足对面松柏箖埔。有石倒钩,似鹰嘴,左右浑圆小石,如鹰眼。昔日鹰山,环境优美,篁竹参天,果树密布,巨石弥彰,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鹰山鸟瞰西门,背驮扶安寨,寨墙后有一小山坡名“后壁埔”。有巨松遮地,嗡嗡郁郁,下棋斗兽,纳凉戏嬉,其乐无穷。

    “扶安寨”建于隋朝末年,原是保护大安治安之寨,故名“扶安寨”。今北社寨内肚,为扶安寨的后壁山,故名“后壁埔”;于1949年解放后建肥料仓库,由供销部门接管。原建有圣人坛、伯公祠、太阳宫。

    鹰山系大安历史名地。道光廿五年,扶安寨内黄氏倡建学宫,原为私学,后改学校。革命时期,地下党员王国祥(字梦春)在此任教,“小鬼队”谢非也常至此活动。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场所。解放后,陆丰县政府批建“梦春楼”以烈士王国祥。1995年改建成“梦春教学楼”。

    鹰山对面松柏箖埔,有人将其列入八景之一。诗曰:松柏迭翠胜三山。松柏箖,松柏环绕、榕树林立之地。松柏箖埔位于大安墟外北方,内面宽阔、绿阴参差而有致、斜坡草地历来蚁虫不生,一向为大安文娱活动场所。埔中央一关帝庙,每届年农历正月十三帝君诞辰之日,一连演戏数十台。东南西北社群众,出八兽骑八仙迎神祭会。到处莺歌燕舞、鼓乐喧天,其热闹之势若风云涌动。故有“松柏箖埔弄大虎”俚语流传。

    松柏箖埔还是大安古时戏园,常年演戏。每年五月十三开始,大戏连连,做足整月。海陆丰古代有三处著名梨园科场,分别是碣石玄武山、陆城龙山、捷胜鹤山,但大安人有“三山不抵一箖”之说。此话怎讲?盖因该地地理条件优越也。松柏箖埔临湖傍山,地势平坦,坡度较缓,地势由低渐高,层次分明,无论站、卧、靠、座,全无遮无挡,视野开阔。草柔可席地,林密能遮荫,茶楼酒榭,四周环列,地上不管丢下任何残物,决无蚂蚁蚕食。

    松柏箖埔戏场规矩严明,男女分坐,中隔一路,通达四周。民国初年,国军进驻大安,住宿红楼。某日到场看戏,带队长官不听劝告,兵士挑凳阻于中路。戏散之后,墟内东、西、南、北四社头,“更寮脚数”四十多人,团团围住红楼,长官无奈,只得请头面人物陈启初出面议和,结果被罚大戏三本。

    松柏箖埔有一小山,状似螃蟹,蟹地也。有螃蟹状古墓,面东背西,规模庞大,气势恢弘。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因蟹忌壳灰,故墓身改灰沙夯筑为石头垒砌,再辅以碗、匙、碟、盘、瓷等器作装饰。古墓距旧街道仅50米,墓前竖二丈多高石蜡烛一对,山脚处建四柱三山门牌楼。登山环望,青山翠绿,螺水悠悠,东南帝爷宫耸峙,西北温厝祠巍峨。60年前丙戌年,海陆惠潮梅广等地温氏后裔筹资重修温厝祠。岂料,修建时与古墓后人起了争执,官司连年,后来温姓胜诉,然赢了官司输了钱。解放后,古墓拆毁,曾从地下起获瓷餐(碗、匙、碟、盘、欧等)约8000件。

    8、犀牛望月

    东踞螺河峭壁深,任凭云动影浮沉。

    千秋望月飞天梦,万里思乡入海心。

    不绝长流牛鼻水,犹残老去涧溪林。

    我来欲问陈年事,吸血蚂蟥直到今?

    【犀牛望月】犀牛山为大安西南方位一小山,与大安墟隔河相望《县志》:“犀头山,邑北近西30里,状若犀牛,水口下一小水潭,土入以水深浅验其地之贫富,号为“圣潭”。犀牛山为现代军事观察点,东临深潭,峭壁悬崖,山势险峻,高数丈,形似犀牛,游河而上,俗有“吃兰茶,放两军”之说。“牛头”清泉,一年四季,长流不枯,曰“牛鼻水”。站在河对岸眺视犀牛山,水天一色,只见天上云飞动明月,河中水影走犀牛。

    山巅东面有一外江地,为“吴其(蚂蝗)地”。“吴其”吸食牛血,但惧怕壳灰,故用土葬,也无装修。传说因东家怠慢地师。几年后,地师徒弟至东家,断言坟内骨骸不在,信誓旦旦,挖坟打赌,果中其言。蚂蝗亲水,将要下河了!何法可安?答曰;重筑新坟。依其言,掺进大量石灰粉,谓之防滑。然蚂蝗被石灰淹死。地失灵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律】大安古八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fo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