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说起腊八,人们一瞬间想起来的就是腊八粥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人都喜欢喝腊八粥,你知道各地腊八的食俗和习俗有什么不同吗?这里的学问还真是不少呢!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有所不同。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古人会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的食俗和习俗
华北地区——腊八蒜、腊八醋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那天吃饺子用。大年初一那天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是别有一番滋味。“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的蒜。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北方——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安徽——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要做腊八豆腐,需要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抹上盐水、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的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陕西——腊八粥、腊八面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在陕北高原上,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腊八面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食俗,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青海·西宁——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甘肃——五谷蔬菜腊八粥、扁豆粥泡散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和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江浙地区——甜咸两种腊八粥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宁夏——腊八饭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北京——最讲究的腊八粥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天津——黑米腊八粥
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四川——麻辣腊八粥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怎么吃的都有。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南——红糖腊八饭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孔府食制”两种腊八粥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福建——果狮腊八粥
福州的传统腊八粥有个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个由几种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取避邪之义。过去福州人一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制作腊八粥,细细炖上一夜,次日清晨,腊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会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形状,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狮”。脆枣剔核烤干后做狮身,半个核桃仁做狮头,桃仁做狮脚,杏仁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浆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还可以摆双狮,取“避邪吉祥”之义。在大寺院里,还有见到用枣泥、豆沙、山楂等带颜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罗汉、寿星公等小造型。
腊八粥熬好后,当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邻居,中午前送出。最后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点儿,取“年年有余”的兆头。在数九寒冬,喝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驱寒暖胃,对人体健康也有裨益。
湖南——腊八豆
腊八节这天,各寺庙用香谷、果实等做粥供佛,称腊八粥,流行于民间。长沙等地除吃腊八粥外,也做腊八豆,成为家常菜肴之一。乡间常在这天以糯米、腊肉、红枣、核桃等做腊八饭,腊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长沙还有“腊鼓鸣,春草生。腊鼓动,农人奋”的谚语,故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日”。这一天,会有很多人祭祖,将煮好的腊八粥先祭拜祖先,再分给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也保存着吃几天,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长沙的腊八粥一般是甜粥,但腌制的腊八豆基本上是咸的。湘南等地还有腊八吃腐乳、做腐乳的习俗。在新化和湘西等地,腊八节这天还有敲鼓的习俗,叫做驱傩,意思驱鬼、避疫。
广西——糍粑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柳村,当地盘瑶群众有制作糍粑过腊月初八的习俗。当地瑶族群众将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后,放在石槽里捣成泥状,然后揉捏成形制成糍粑。糍粑糕点香糯可口,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江西——腊八婚
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南昌人视“腊八”为过年的前奏。从腊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花生、瓜子、腌肉、置办年货。民间有“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的说法。
“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在南昌,腊八也是个传统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腊八粥”,还常举行定亲、娶媳、嫁女之类的“腊八婚”。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在南昌,为了传承和发展傩文化,红谷滩新区曾斥资兴建了傩文化公园。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广东·客家——糯米腊八粥
广东的腊八节的气氛很淡,这与地理位置、广府人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古代的岭南水乡尚未开发,土着人生活不以耕种为主,都是靠水上捞虾捞鱼谋生,而熬制腊八粥所需的豆类、谷类根本没有人耕种,所以也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不过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
了解了这么多不一样的食俗,以后再过腊八就不妨换换口味吧,让腊八也过得多一点滋味儿。
青青优农祝大家,腊八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