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到简书活动专题“我当医生那些年”,这两天频繁的想起我在医学院的日子,想要找一找学医的初心和那些年的坚守。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北方学校,当时班里有不少同学是父母逼着学医的,而我不同,初中开始我就坚定的想要做一名医生,年少时并不懂得什么医者仁心,只觉得做一名医生就可以治病救人,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一路走来都在为最初的理想奋斗。

有人觉得医学院的日子枯燥乏味,在我看来却是精彩又独特。
医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可在所有的医学科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生理生化,那是真的爱呀,不因为考试,不因为别的,单纯就是爱看那两本书,嘴里说着去自习室看会儿英语,结果英语没看几个字,就翻出了生化书想再看看三大循环。后来期末考生化挂倒一大片的光景下我是生理生化都接近满分的那个人。
医学生最难忘的课程应该都是解剖吧,医学院的女生牛蛙老鼠什么的都不带怕的,福尔马林浸泡的实体标本当然也是怀揣着一颗兴奋激动的心情去学习的。上完解剖课不想吃饭是不可能的,近两小时的课程耗费的不单单是脑力,主要是体力呀。如今虽然不干神经,却也还记得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那是多么生动的一门课啊。
后来的病生确实有点虐人,比砖头厚的内外科也依旧让人爱不释手,无比感谢那个爱上生理生化的大一的我,因为那时的热爱才让我在内外科的学习上轻松很多。内外妇儿大概是所有医学生最期待又最怕的学科吧,期待的是终于正式开始了临床疾病的学习,离做医生又近了一步,怕的是期末老师的那句“不用划重点,全书都是重点”。

都说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是高考,医学生的期末真的是这样,在长达一到两周的考试周里,医学院总是第一个开考最后一个考完的,一开始天真的找老师划重点,后来天真的问老师哪些是非重点,再后来懒得找老师,因为心里早就清楚了,全书都是重点。犹记得老师那句话“划什么重点!病人是按重点生病的吗!”

熬过了堆积起来比自己还高的医学书,每个医学生都要迎来步入医生行列的重要角色——实习医生。对这个身份真的是又爱又恨。只有在这个阶段,做错了事有人替你承担责任,有人还愿意原谅你,也是在这个阶段,你去换个药都能被病人嫌弃一通。
那段实习的日子是终生难忘的,开始尝试着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开始学习年轻医生那样处理病人,从开始的问个病史都丢三落四面红耳赤,到后来思路清晰游刃有余,课本上的病例成为了自己眼前的病人,忐忑又期待。
第一次进手术室,明明培训时已经练习了无数次,最后还是穿错衣、说错话、站错地儿。那么大的手术室,感觉自己无处安放,连呼吸都是错的。
被带教老师批评的次数太多了,被病人家属嫌弃的次数就更多了,既要承受临床工作的压力,又要顶着考研的压力。不知道有多少次和带教老师斗智斗勇想要多一点时间看书,结束一天的实习工作,很多人选择了熬夜复习考研。那是一段人人都在发光的日子。凌晨两点半我以为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一转身,发现她们都还在。

毕业那年,忙着找工作忙着考研,医学生的毕业季显得那么忙乱,以至于过了很久,我都在想当初怎么都没有好好道别呢?
初入医学院那年,我十八岁,怀揣梦想从此踏上了漫漫医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在医学院度过,在那里收获了知识,也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幸福。写到这里,脑海中全是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那个让我梦想开花的地方,真的很怀念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