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休闲农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是盲目的开发,也导致违规建设、同质化严重。因此,这次棚房整治行动后,将开启休闲农业的新征程,彻底告别过去的“野蛮式”开发,转向创意性、科学性开发!因此,在大棚房整治后,即后大棚房时代,休闲农业将会有这几大变化:

1、“重投资”转向“重运营”
很多投资者想抓住政策红利,盲目跟风,以为谁先开发,谁就能赚到钱,往往还没来得及深度调研项目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随着用地政策的收紧,以及人们对休闲农业的多元化需求,以后会越来越考验运营能力。
2、“重休闲”转向“重农业”
违规的大棚房被拆后,恢复了基本农田使用属性,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之前的大棚房为了做休闲而去做所谓的“休闲农业”。后大棚房时代,将重视现代农业,除了农业增产增收之外,还要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展开各种乡村振兴的举措,相当于“农业+”。

3、“重建设”转向“重创意”
大棚房整治后,设施建设会越来越少,用地政策要严格遵守。因此,如何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循环农业,这将是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要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
4、“看短期”转向“看长远”
“大棚房”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有些开发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甚至违规建设。政策一紧,则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要科学规划,合理分步建设,这样才能稳步前行。
5、“重关系”转向“重市场”
由于这些年国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增多,便存在一定的竞争。有些开发者为了使项目顺利开展,想打擦边球,把很多精力放在疏通关系上,因此忽略了市场,而检验一个项目成功与否,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

此外,休闲农业后生态农业也很重要
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中较为集中、直观、也是很重要的产业。要围绕生态目标,切实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一、保持底色,打牢生态农业基础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注重源头管控,从根源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完善监测体系,健全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为生态农业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科技推广,鼓励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研究,探索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
二、创造特色,做响生态农产品品牌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健康的“菜篮子”“米袋子”品牌。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乡镇和村级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努力维护农产品品牌信誉。

三、扮靓景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对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的统筹整合力度。加大控制性规划的落实力度,重视生态保护,体现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村容村貌。强化景观塑造,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风景线。完善农旅融合扶持政策,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吸引工商资本进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业景区景点及沿线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吸引游客消费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