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是让人类又多了一种大规模、实时的能力。
这么说有点抽象不好理解,咱们先用这个标准回顾一下前两次信息革命。
互联网之所以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因为它让人类第一次拥有大规模、实时地共享知识的能力。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这是一个两难问题,能让人类大规模共享的知识,都不能实时。
古代社会中不乏这样的案例,生活在远方的老百姓,驻守在边塞的士兵,可能过去了很多年还不知道国家已经改朝换代了。
反过来,能实时共享的知识,就做不到大范围,只能在小圈子的人群中传播。
这个两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才算得到解决。
在过去,就算一个人再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不可能随口说出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鸡蛋卖多少钱一斤,除非他自己就住在加德满都。
可是有了互联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可以试试的,有旅游网站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物价,2023年5月加德满都的鸡蛋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7块钱一斤。
即使是这样琐碎的信息,都已经可以做到大规模实时共享,更何况那些重要的知识和理念。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的出现能成为第一次信息革命。
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的组合之所以能引发第二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因为它们又给了人类一种大规模实时的能力,那就是大规模实时地保持联系。
在这之前,这也是个两难问题。
想要保持实时的联系,就做不到大规模,你站在村口吼一声,邻村的乡亲都听不见。
反过来,想要大规模地保持联系,就做不到实时,毕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给远方的人发个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回应。
当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出现之后,这个问题才彻底得到解决。
智能手机加上社交网络,可以成为第二次信息革命。
凯文·凯利预言的下一次信息革命,智能眼镜加上镜像世界,会给人类多一种怎样的能力呢?
人类将拥有大规模实时协同工作的能力。
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电脑、手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但是在一起工作这件事儿上,“大规模”和“实时”这个两难就又出现了。
如果你体验过居家办公,相信这种感觉会很明显。
虽然现在有很多先进的工具,让我们可以共享文档,可以开视频会议,但是总还是感觉效率不高。
和同事面对面几句话就可以说清的工作,改成远程之后,可能就要占用半天时间。
而且,一项工作需要的人越多,这种效率的损耗就会越明显。
如果是很多很多人协同工作,那就没有办法做到实时了。
反过来,想要做到实时,就没法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至少没有办法参与复杂的工作。
我们开个脑洞,通过互联网,咱们可以呼吁全世界的人在北京时间明天零点这个时刻一起原地蹦一下。
这个可以实现,但是更复杂的工作,我们就想象不到全世界的人要怎样协同了。
社交新闻网站Reddit曾经策划过一个社会实践活动,集结上百万的网友,一起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每位用户分别选择一个像素点,填涂任意颜色,上百万个像素点最终组成一幅画。
这已经是目前大规模实时协同的极限了。
但是,每个人只能操控一个像素点,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让这么多人一起做更复杂的工作。
借助智能眼镜和镜像世界,我们将找到一种让上百万人同时参与一项工作的方式。
为什么有了互联网,有了视频通话,感觉还是不如面对面交流效率高呢?
因为我们虽然可以实时共享知识,实时建立联系,但是我们没法实时共享与世界交互的方式。
比如说,你电脑出了问题,你向懂行的朋友请教应该怎么办?
就算是开着语音和视频,最后的结果也大多是你满头冒汗,他着急上火。
因为很多详细的动作还是无法展现,只能转化为语言或图片,沟通中就难免出现不顺畅。
但是,借助智能眼镜和镜像世界,我们就可以共享和世界交互的方式了。
你的朋友眼前会出现一台和你的电脑一模一样的虚拟影像供他研究,你的面前也会出现你朋友的虚拟影像供你学习,哪怕像螺丝应该拧几圈这样细微的动作,也都可以清晰展现,我们交流和合作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镜像世界已经在当下开始发展。
你现在就可以买一副智能眼镜,去体验它的魅力。
不过现在的智能眼镜可能要花费你上千美元,而且功能也还不全,更多是用在游戏娱乐上。
不过没关系,再过十年,估计就会出现在工作中可以使用的智能眼镜。
它的应用场景会走出办公室,进入到机械修理、劳动培训、产品设计等等领域。
再过二十多年,会出现更实用的智能眼镜,供每一个人来使用。
网友评论